評估臺馬輪「東—馬—東—台」可行性

  • 2005-06-08
 試探改善離島交通的氣球升空後,地方政府再評估臺馬輪「東—馬—東—台」之可行性,鄉親反應頗佳,認為較為可行,再配合重修連江壹號跑莒光,一則將可實現東引、莒光民眾及旅客的大船入港之心願,二來可望解決長期交通之不便。
 為了改善東引、莒光島際間交通,縣府在思考規劃之後,以徵集公眾意見,曾於六月一日推出「承租合富輪經營」、「臺馬輪雙向夜航」及「修復連江壹號」三個模式之評估;雖然各方說法不一,看法也不同,不過,在異見中也獲得各方寶貴意見。
 縣府交通局以公共議題丟出討論的操作手法,的確跳脫傳統單向決策的框框,交由長期往返的經驗者以及實際熟悉船務者共同討論,不但廣泛蒐集各方寶貴意見,也得到大眾認同。
 在評估「承租合富輪經營」經費過高,並造成較大虧損之分析後,東引議員張永江再提臺馬輪評估「東—馬—東—台」之可行性,縣長陳雪生即指示交通局做可行性規劃,再彙整公眾意見與看法,以尋找一個可行、可長的運作機制。
 因承租合富輪,經交通局評估後,僅每日航行東引一趟,計虧損近新台幣七千萬元,若再每日航行莒光一趟,其虧損將多達一億餘萬元。在目前本縣已負擔台馬及離島海運虧損高達新台幣一億三千餘萬元情形下,實無能力繼續擴大虧損。
 為有效帶動馬祖對外觀光發展,特別是東引如何運用現今臺馬輪行駛台馬及東引間時,規劃每天晚上由基隆航行,於隔天早上駛抵東引後,再航行到南竿,並於南竿返台時經彎靠東引後再返基隆。這項初估預期將可改善東引對外交通,亦可穩定帶動東引對外觀光及島際間穩定之交通連結,惟航行之經費增加狀況及作業上應排除之各項問題,仍需詳細評估後再提出可行性報告。
 張永江議員再提這項構思,基於一切考量最重要的是錢的問題,地方沒錢有沒錢的做法,找一個省錢,且不致造成太大負擔的出口,他以現行順風號跑東引一趟五萬多元,若臺馬輪以「東—馬—東—台」模式十萬元上下可以支付,比合富輪所估三十四萬便宜。
 從倡議臺馬輪天天開船,至島際間交通瞭解深度,劉家國認為上述方案可行,不但可以一舉解決東引對外交通問題,也可節省公帑,一舉數得,甚至五百噸級快輪可不必再造。
 這項評估,有民眾持認同看法,認為自己臺馬輪可自由調度,操之在我,並利用現有資源,為離島交通做最妥適改善;也有民眾持不同的意見,表述返台時間延後及南竿、東引客源比例等。
 公共議題經由公眾討論,是多元社會中聽取多元聲音的最好渠道,決策執行部門可就公眾、看法、專業意見及實際狀況,爬梳出一個最可行的評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