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在地青年參加國家考試

  • 2005-06-13
 今年基層特考放榜了,地方開出三十五個缺額,在地在職的青年僅錄取二人,與去年一樣,考取比例過低,而錄取的員額台灣考生佔絕大多數。這個流動趨向,已透露出未來地方各層級公務人力結構重新洗牌,十年後中階課長主管以下皆是外來族群,值得地方人力部門思考的課題,如獎勵輔助、考訊供給、教材輔導、考場設置及分發專區的爭取。
 去年基特,地方也開出二十四個缺額,數十人報考,在地錄取二人,今年缺額更多,在地領取報考簡章的近二百人,實際報考也有數十人,錄取也是二人,外界擔憂的是,台灣錄取考生將是地方公務體系最大的新興族群。
 過去戰地政務時期,公務人員任用採選派報備制,可未經國家考試直接任用,俟政院舉辦金馬公務人員銓定資格考試時再予參試,通過後合格實授,成為正式公務人員。在地方自治之後,回歸憲政常態,公務體系人力,與全國縣市一致,正式進用必須由國家高、普考、基特兩項考試才得派用,不然皆為約聘僱及職務代理,正式人員一進,職代必須一出。約僱也是一年一約聘,缺乏長期保障。
 隨著每年基特新人進用,外界擔心地方十年後,中階課長主管以下皆為外來族群,不是說我們排斥台灣考生,而是在地比例過低,造成未來人力失衡,流失在地色彩及動感。
 台灣錄取考生最大隱憂在於他們對此間生活、人情不習慣,以去年為例,莒光鄉公所一口氣分發八位台灣生力軍,但因生活不適應即離職三人,流動性高,造成公部門業務推動的不便。
 另外,他們考取基特分發之後,不少以此為跳板,除滿三年後可調台之外,其間還要參加高考或重考其他,錄取後即予離開現職。而在地在職的約僱職青年,流動性小,他們出生在此、成長在此,對民間事務也熟稔,不必學習適應,一考取即可銜接任用。
 這種地方公務體系生態轉換趨向,地方政府也已感受,並向考試院及人事行政局爭取金馬設為分發專區,限制在地青年為錄取對象,金門方面則推出在地青年錄取者,獎金十萬元。
 全國基特分七個分發區,連江區因競爭容易,台灣中等級考生為保險起見,以此區為第一選擇,致使在地青年失去機會。
 為長遠地方發展,以及留住在地青年人才,並保住地方鄉土色彩平衡,政府人力部門要重新思考,如何給予在地在職青年輔助,讓在地新血輪正式加入地方服務。
 在教材供給部份,因地方教材獲取還是不便,人事部門可否購置、蒐集系列考務叢書、講義、考訊資料供在地人士參考、閱讀,比較後再自行選購。在課程輔導方面,台灣考生錄取率高,主要資訊獲得充份外,補習班是致勝關鍵,我們可否安排規劃專業講師,就開出員額職系聘請來馬指導研習,除應試者可參加之外,也可安排一般公務人員參與,吸取新知、觀念。
 考場設置部份,全國七個分發區,唯獨馬祖未設考場,考生台馬兩地奔波,尤在考前緊要關頭,在時間、心情上都會受到干擾,並影響考試。地方政府也數度陳情爭取,考試院一直未予同意;而目前大學也已在馬祖設考場,考試院有欠公平。其他獎勵考生部份,我們也可思考給予考前旅費補貼,或是機票補助等,以給予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