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世紀交替之時,馬祖在國際舞台才初露頭角,也只是小小一步的跨出;雖然在過去百年歲月裡,我們來不及參加,但在廿一世紀的歲月裡,我們不能缺席,未來如何躍昇,怎麼與世界接軌,又該如何建構與全球互動平台,的確是值得思考、推動的議題。
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前五十年的馬祖是荒蕪落後,後五十年的馬祖還是軍事圍堵之島,內部走不出去,外界也走不進來,主要受限於政治制度、交通條件、資訊不足之制約,仍然是被綁在框架中。
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頭」、「角」,擺脫軍事對峙的刻板印象,這個「頭」就是黑嘴端鳳頭燕鷗之發現,這個「角」就是牛角、芹壁聚落之再生;再加上兩岸小三通兩馬先行,讓馬祖敲開了兩岸之窗。
神話之鳥的發現,雖是意外,但是沒有這項生態調查推動,就不會有此驚豔,更不會飛向世界鳥盟研究舞台,以及國際媒體爭相報導。一度瀕絕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馬祖被發現,引起國際矚目,也使馬祖能見度在國際升起。
地方聚落之景,經再造後成為國內民宅建築一大特色,從牛角出發,至芹壁揚名,並燃起了一串星星火花。在民國八十六年,第一批中外藝術、文史、攝影工作者進駐對聚落對話、體驗、觀察、進行紀錄、報導,打響了第一炮,到民國九十年,第三屆環太平洋區參與式社區設計研討會在芹壁召開,啟動了馬祖國際觀光列車的號角。
這項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由美、日、港、台學者五十人齊聚芹壁,發表二十多場次會議,英、日、國語夾雜,使馬祖邁向國際島嶼之路前進。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年,兩岸小三通之實施,開啟了兩岸大門,也是國際注目的歷史性紀錄,金馬並被譽為明日之港、澳。兩岸分裂半世紀,雖經歲月流逝,敵對衝突減緩,並進行探親、交流,但因分治五十年,意識型態差異,大三通直航一直原地踏步,而金馬拜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之賜,先行小三通,居於先機之優勢,未來若能在人、貨中轉範圍幅度再拉大、拉寬,更是具有發展利基。
馬祖在披上觀光新衣裳後,這十年走來,遊客流量每年在成長,這幾年以國內遊客為大宗外,也偶見外籍訪客到來,這是馬祖走出去後,世界走進來的腳步痕跡之見證。
首度安排外國使節團三十多人訪馬,原本昨天前來,因恐天候不穩定而取消,地方政府及防區均做好接待準備,我們雖失去這次宣傳良機,但還是有機會。
在這個世紀歲月長河中,我們馬祖要躍昇國際舞台,必須在現有地方資產、特色開發、規劃、發現;與世界接軌,必須澈底改善南、北竿機場,擇優促成標準機場的擴建;與全球建構互動平台,必須在宣傳包裝上力求國際化,如網站、手冊、文宣等多國語言的譯文,以應中外之需求。
天涯若比鄰,全球已是一個地球村,透過便捷交通、網路通訊,世界社會已沒有距離;我們站在馬祖,不能原地踏步,除了走出去,還要世界走進來,這樣才不會被國際潮流覆蓋淹沒,才不致於被邊緣化。
馬祖與世界接軌 不可錯失
- 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