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望百歲芹壁

  • 2005-06-22
 從歷史資產的角度,我們要的是一百歲的芹壁,而不是一歲的芹壁。太多的外加建設,或是規劃設計不當,當然削弱了它的價值;而修繕做舊,以及設施添置也是不可缺,不然破敗散亂,旅遊配備不足,亦會帶來減分,因此,聚落再造時,要多一分慎重,還要更多一分原味維持。
 芹壁聚落再生運動起,外界批判聲浪沒有停止,我們從正面去思考,不但要虛心接受,更要感到欣喜、惕勵,它給執行部門、設計公司及在地住民都帶來了一股戒慎心情,以免成為破壞殺手。
 外界的批判是一種要求,或許看法、說法不同,總是一種期待。公部門承攬規劃設計,施工業者也好、住民也罷,換個心情去面對,如果社會沒有多元的聲音,這個屬於地方公共資產維護制約將完全鬆化。
 我們樂見要求、期待的呼喚,只要是善意、理性、具體的聲音、意見,都是為了聚落容顏加分。因有了這份制約的聲浪,執行部門在推動上會更為慎重,從規劃至過程再到結果,就會周全;承攬設計公司在構思、選材上會更貼近原味;在地的住民在家園重建的共識上也會更加配合,而不便貿然所為。
 至於,對聚落再造的警惕、策勵,不論公部門、住民除了在過去修繕、增添的必要性之外,此時該省思的是,經近十年的注入、移植,是否已過多、過剩,是不是要給予休息、停止,除非必要,不然一切回到休養狀態。
 建設與破壞就在一線之間,在一念之間,固然各方的說法不一,但是經由公眾討論,相互提供意見,是理想的做法,因單一的思考,易流於主觀判斷,尤以公共事務,集合眾人智慧才是正確的選擇。
 芹壁聚落的內造,平情而論,單靠主管部門的推動,只會事倍功半,必須先建立一組專責委員會,凡再造之工程,均先透過這個機制審查,而這個機制由各方專業人士、民代、住民共同組成。
 以公部門而言,執行人力不足,難以事事周全,在思考、規劃上也會流於單向,或在管理上無暇兼顧,致使計畫走調。以承製的設計公司來說,一則缺乏在地背景感受,二來以規劃成本為考量,或有不周全之處。再說修繕說明會為例,原設計圖樣,外界不明瞭,鄉親也不熱衷參與的情況下通過,等到施工出現樣貌,聲音就紛紛出籠,而再作修正、檢討,不但為時已晚,也已造成傷害。所以,唯有上下快快成立專責委員會運作機制,專責為芹壁做守門、守望的工作。
 為了永久珍惜聚落資產,自治條例訂定及落實,才是制約化、定型化的根本之道,也是芹壁百年的歲月痕跡延續,否則過度的不當修護,回到一歲的新貌,它的價值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