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改變,只是改善,為解決東引長期對外交通的不便、坐船不舒適及帶動當地旅遊,臺馬輪雙日「東馬東台」新航程已於昨天實施,外界反應不一,也是預期中事。不過,還是有待大家多體諒、配合,它只是試辦,還會再作檢討評估。
外界反應不一,以旅遊部份來說,遊客認為要到東引,必須留宿,不像以往先東後馬,在島上仍可有四小時的停留,下午坐小白船回南竿,同時強留宿東引,反而使到東引旅遊意願降低。東引在地人士認為,以東引的景點,不宜半天來去匆匆,留宿南竿、東引是不同的選擇;至於,旅館房間容量的問題,當地業者認為不是問題,只要有流量,就會有容量。
以東引在地人心中,對遊客半日匆匆一掃而去,不是他們所樂見,當地旅館、餐廳、特產、小吃及一般商店也一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及搭載容量大的海上工具之外,而舒適也是旅客考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然,小船的暈吐,對長期旅遊發展才是最大殺傷力。
小白船的停駛,是地方鑒於交通預算的困難,交通部門當然希望下午小白船能配合行駛,只是太大的預算負擔,較不可行。
以搭船舒適度而言,小白船一直是在地人、遊客的夢魘,二個小時的航程,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海象惡劣,不但常常停航,坐上一趟的暈吐感受嚇跑遊客。去過東引的人都心有餘悸地說,坐船真是苦,且苦了東引人。東引民眾長期以來的坐船之苦,只有當地人感受深刻。平情而論,我們要以同理心去看、去感受。
以長期交通不便的感受,過去先東後馬,或是先馬後東,雖配合下午的小白船航報,除了坐船不舒適之外,一有風浪小白船完全停擺,對外交通完全中斷。直升機的使用,只是搭配,不可能天天開,同時容量也是有限。
外界提及政治上考量,這種聯想在多元化社會,多元聲音中可以表達,但並非全然,政府有責任滿足人民需求,而公部門在各種規劃評估,經由公眾討論及彙整大眾意見後,在三個方案中選擇較為可行方案,並以試辦二個月,若支付太大,效果不佳就予停止;若成效不錯,有實質改善,且大家漸漸接受,在缺失中再檢討,希望做得更好。
地方資源少,島嶼多,一塊餅要分五塊,做起來的確是有困難,臺馬輪雙日新航程我們可以討論及表述,但也要體諒與配合。
地方事務,在沒錢的狀況下,做起來綁手綁腳,人民有要求也是常態,我們要接受;反對意見表述,不見得不好,只要出發點是好的,而不是謾罵或泛政治化的評論,大家都可以體會、包容。
臺馬輪雙日新航程,跑了兩個月後,我們再一起檢視,現在意見表述,只是初期感受;過了兩個月,它的成效與否就會浮現,讓事實狀況說話。
臺馬輪新航程 多一份體諒、配合
- 200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