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溼地存廢 取決於公意

  • 2005-07-05
 配合珠山電廠興建,福、清外環道工程啟動後,清水海堤溼地存廢,引起正反看法表述,公部門為尊重不同聲音,經彙集各方意見及充份討論後,取決於公意,交由住民自決。
 這項公意的取決,縣府工務部門在召開清水溼地座談會後,將就海埔新生地規劃與溼地公園設計進行比較,提供清水住民選擇,再做成決定,以成為主流的民意取向。
 福、清外環道整體工程開發,為配合珠山電廠興建而周邊設施之改善及強化,地方政府積極爭取台電回饋金一億四千萬元,推動福、清濱海道路之闢建及清水灣澳開發為新生地,以作為清水公園,一則增添觀光資源,二來活絡福澳、清水、珠螺之商機。
 以地方大建設立場,公部門從經費爭取、工程規劃至開標底定,有奔波的痕跡,其最初思考、構思,也是以清水願景為出發,並非完全忽略生態保育,尤在住民正反意見中必須有所取捨。
 以生態保育角度,為地方留生態,為這塊土地保育,是大家共同心情,保育人士的看法、意見,也是為未來資產做儲存。
 自清水溼地存廢披露之後,平情而論,外界的聲音不一,非全然支持保留,當然也有認為不宜填平。
 公部門在構思規劃時是鑒於澳口油汙汙染:因福澳港的興建,停泊船隻的油汙,隨著潮流漂流至清水澳口,目前蛤蠣、貝類等均染有重油味,已無法食用,並且該澳口係為珠山電廠管線以及汙水下水道處理廠預定地,可以預估環境的品質將會日益惡化,相對影響棲息之浮游生物。大陸垃圾侵襲:隨著南風季節來臨,大陸沿海垃圾大量侵襲澳口,影響環境的品質亦破壞環境生態,更增加政府財力及物力清理。風浪威脅身家安全:每年颱風季節隨著潮汐大浪襲至村口,直接威脅清馬道行車及清水村民生命、財產安全。配合商港及電廠景觀:在電廠及商港相繼完工之後,透過清水公園及景觀步道設計,將中區(珠螺村、清水村、福澳村)動線連成一體,不但將連外動線打通,亦可形成步道景點,除了沿線埋設油管、水管通往福澳商港,亦可改善周邊環境,提升住家品質。
 保育人士的出發、呼籲係認為清水溼地是未經雕琢的寶石,未來如果妥善規劃,利用溼地生態特色,結合周邊民俗文物館、神農山莊、勝利水庫等景點,不但將是自然的教室,也是價值連城的觀光資源。他們提出,清水灣澳是馬祖僅有的溼地,能夠在海水中存活的陸生植物亦僅見於此,一次戶外賞鳥行程,它是自然的教室,也是棲息在勝利水庫的鷺科鳥類、鷸科鳥類重要的覓食區、棲息地之一。
 公共議題經由討論而成公意,是民主社會向前的張力,清水溼地的討論,我們朝正面去看,而不是角力解決,只要有利馬祖、造福鄉親,都是好事,公部門有苦,保育人士有心,有苦有心,馬祖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