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祖觀光魅力中,釣場是強項,東引釣點更是栓柱釣客的心,力行海洋保育及開闢沿岸步道,是推動旅遊事業發展的利基,回歸馬祖的基本面,也是釣友內心的深深期許。
旅遊勝地的招牌建立,必定是資源充份利用、維護及特色、創意形塑,馬祖海洋及釣場是強項,釣友認為台灣、澎湖、金門都比不上,甚至強調馬祖旅遊賣點回歸基本面-釣場,不因季節轉換而減少興致,永遠是釣客一生的追逐。
金馬在終止軍管之後,開放觀光旅遊,海釣活動也逐步解禁,四鄉五島成為釣客發現處女地,尤以東引水深潮暢、群礁拱抱,從年頭至年尾都有釣客身影,也是馬祖旅遊的一大族群。
釣客沉醉的是釣點,追求的是釣魚快感,對膳宿品質享受擺在第二,消費時間、地點是面對大海;有人認為釣走了魚,留下岸礁上垃圾,對觀光旅遊助益不大。上述的說法,對釣客而言,有失公平,因旅遊選擇各有不同,取向也不一樣。
以馬祖觀光資源來說,閩東建築、軍事遺跡、海洋景色、釣場分佈及自然生態等,釣場是永不褪色,光是國內釣客不計其數,也是前來馬祖常客,只要踏上那一刻起,也就是消費的開始,吃、住、行都要開銷,只是與一般遊客需要的不同。
忠實的馬祖釣客,對地方釣場資源維護,多了一份期許,他們陳述意見,包括海上環保維護、闢建沿岸步道、生態復育及打擊不法捕魚等,讓這片海域永續經營。
以海上環保來說,海域汙染源監控、追蹤及重罰的施行至為重要。目前,重要港灣的油汙已出現,環保部門必須建立運作機制及法令執行,並密集式宣導及教育船舶業主;同時港務部門力行防汙措施,要求船舶遵守。再者,強制處罰油汙及隨意丟棄垃圾於海上及港區的旅客及釣客。以各釣點的岸礁,據民眾反映,不少釣客將便當盒及塑膠袋扔棄在岸礁上,也是海洋汙染元兇之一。
以闢建沿岸步道而言,現今好的釣點有不少是難以行走,釣客經常攀爬而過,不但危險,也造成釣客怯步;另外,軍事據點管制嚴格,釣客不易前進,也影響釣魚的心情。
沿岸步道的規劃,除了給釣客行的方便之外,也附帶觀光價值,一般遊客也可一探岸礁之美;同時,碉堡硝所的閒置空間再加以利用,可成為一個景點的去處。如仁愛至津沙海線路段,絕佳景色的據點,若開放成功,轉型為海角咖啡及賞鯨平台,都是給旅客一個驚奇。
以生態復育部份,釣友認為放苗的做法成效不彰,若加強人工魚礁及生態維護,可以增加資源。還有,宣導釣客對釣獲小魚要給予放生,對漁場復育有正面效益。
再說打擊不法捕魚,指的就是大陸漁船越界濫捕,遏阻大陸漁船最有效方法,有賴海巡的掃蕩。近年,海巡加強巡邏、執勤,海洋復育、再生的成果浮現。
海,是馬祖人的田,過去如此,未來還是如此,因它蘊藏豐富資源,也不因時空而改變,它的經濟價值,若保育、開發得當,永遠是一片活田。
回歸馬祖基本面--釣場的省思與出路
- 200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