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榮航空公司日前公佈一份今年一到五月的載客率,將無效飛航率納入計算,就整體而言,這種算法並非如立榮所言是反映真正的載客率,無效飛航包括了折返及取消兩大因素,但就飛航成本而言是相差極大,就算要納入,也只能算折返的機位數,立榮的作法雖然也突顯了馬祖機場設施未盡完善的事實,但載客率是整體航線表現及市場潛力的指標,計算方式應該力求客觀。
台馬航線自開航以來,各界對載客率是一直很重視,一般所謂的載客率是提供座位數與實際搭載人數之間的關連,從載客率可以看出航線的供需與市場潛力,間接反應的是航點的重要性,馬祖航線向來被喻為黃金航線,從最早的十九人座到現在的五十六人座,機位數大幅增加,載客率並未因此而降低,這代表整體航線的市場潛力仍在,之所以未能開放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這是許多主客觀因素集合而成,機場條件、設施不僅是主因,國內四大航空公司之中,除了立榮的機隊符合經營馬祖線的需求之外,華信機隊不足、遠東、復興無合適機型,民航局不久前曾就馬祖航線開放徵詢航空公司意願,結果如預期不盡人意。
立榮今年宣稱一到五月載客率僅五成,照這種說法,大家訂位應該是很好訂,怎麼會一位難求,代表此種計算方式不能用在馬祖這條特殊航線,之所以特殊,是機場條件不佳,無效飛航率高。所以,解決馬祖空航的基本問題仍然得回歸到改善一途。當然,立榮的計算方式站在一個企業經營的角度看,確實也有苦衷,無效飛航率愈高的航線,相對經營成本愈高,機隊的支出不變,收入部份因為折返或取消而減少,立榮因為獨家經營,利潤獨享,風險也要獨擔,這是相對的道理。
馬祖空中交通的現況仍然算是不穩定,和過去比較是有進步,但不盡人意,南竿機場被稱為政治角力下的產物,體質不良,今年碰到開航以來最怪異的氣候型態,取消、折返的架次比往年多,尋求改善是大家的期望,但都不是三言兩語,三億、兩億可以解決的,而北竿機場雖然起降條件略優,但因為被定位為備用機場,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不易改變的現況,也是航空交通怪異的現象。
空中交通對馬祖發展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今年的旅遊人數原來預期可以大幅突破去年的十萬人次,但一到五月上半年卻因為飛機不正常而取消的旅行團不在少數,在這種條件之下,海空交通適宜的搭配運用更顯重要,尤其在機場現況短時間內無法改善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交通政策更顯重要。就獨家經營的航線來看,載客率所反應的市場現況不盡然真實,太過於在乎也沒有實質意義,消費者更在意的是立榮服務品質的要求,以及機動航班調度的能力,改善馬祖觀光體質的重要性也不亞於交通的改善,或者應該說是相輔相成。
從載客率看馬祖空運現況
-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