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榮今年二度減班,外界第一個直覺反應是擔憂搭機便捷及旅遊發展,我們表示遺憾之外,並希望能再評估,不要驟然決定。同時,我們在擔憂的背後,也要看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目前不是運能出問題,而是載客率有問題。
在立榮新任董事長蘇宏義最近專程來馬時即透露再減班的訊息,地方表達強烈反對立場,並向民航局提出反映,希望能有轉寰空間。本月十五日,民航局邀集相關單位協調,立榮基於營運考量,必須予以減班,原定八月中旬實施,地方協調後延一個月,至九月中減班的最後期限。立榮並首度表達願放棄獨家經營權,立榮提出減班規劃理由是因有二架租用的DH八型機將於近期內還機,因此必須依航線效益及市場載客率,陸續自八月份起進行相關航班之調整;包括台灣本島地區及台灣地區往返金門、馬公及馬祖離島地區等共八條航線。其中馬祖的航班調整是北竿原先五月一日減班的頭班機(週五、週日)有飛,全部取消,等於每日只有三班;南竿原先的班機是週一、週五飛也停掉,等於減為每日七班。雖然,這次再減班,幅度不大,但對北竿影響較大,同時也讓外界感受班次不增反減的恐慌。
另外,立榮主動放棄獨家經營權,並說順應民意開放多家進駐,提供更多運能,共同擔負輸運任務。不過,問題是國內目前沒有第二家要進駐,立榮宣佈放棄,外界解讀不一。
今年的四月底,立榮宣佈第一次減班時,地方反彈很大,這次再減班,我們除了對這種作法表示不能接受,並希望再評估外,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航空公司運能不是問題,載客率有問題。俗話說:「開館店,不怕大食飯」,重新思考的是,航空公司不可能有錢不賺,而將飛機退租;當然,我們也可質疑營運策略是否恰當;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經營理念;再者,是否要擔負獨家企業的社會責任。
今天台馬空運有聲音,立榮運能沒問題,問題一是機場條件不足,二是關場開場時輸運。平情而論,在天候正常狀況下,搭機不困難,不致於一位難求,而是天氣一變,候機就大亂。
當然,做生意的是將本求利,不可能概括承受虧損,飛機會退租,與載客穩定度有關;換句話說,南竿八班的流量可以支配,北竿三班也能應用,但是,營運不是等客人來,而是如何招客人來。再說,企業是以營利為第一,民間企業以賺錢為首要,我們是沒有能力要求他們,若是將此責任歸於地方,也是太沉重。
我們在此呼籲立榮,因你是獨家,外界有要求,是無可避免,不能因得不到掌聲而感到灰心,這是不對的;也因為你是唯一的一家,當然也要盡社會責任,提供一個完善、便捷的交通服務。
減班不代表永遠減班,增班也並不代表固定增班,有減有增也是正常,只希望立榮要善盡獨家社會責任,提供馬祖人需要的運能及流量。
運能不是問題 思考提高載客率問題
- 200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