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碼頭規劃設計取決於經費

  • 2005-07-29
 就實際面的需求,地方設置浮動碼頭是有其必要。過去或因諸多基礎建設尚待完成,觀光路上的遊客較少,以及大家重視程度問題,未能凸顯迫切性;如今,島際間穿梭頻繁,它的功能及需要浮上檯面。地方政府及馬管處已進行會勘,並規劃其設計需求、碼頭型式及景觀美化。
 浮動碼頭需求凸顯,與遊客增加及往返島際密集有關。隨著旅遊流量成長,觀光客流動率拉高,出入各島需搭船,而在碼頭上、下船時,因行走階梯不便,傳出摔滑事件;同時,離島航班穿梭頻率高,年老婦孺也經常恐於上、下梯,外界要求改善的聲音升起。
 針對這項問題的解決,港務部門也做明確表示,早有規劃並已向交通部提出申請,只是苦於經費而無法實現。
 以福澳碼頭而言,它是對外交通之主要門戶,港埠作業極為頻繁,尤以坐落漁會前碼頭,更是肩負各類型船隻進出,尤其是行駛各離島客船之重要通道。以九十三年度離島旅運人次,即已達二十二萬人次,無論就旅客安全或地區觀光發展,仍至小三通航運,設置浮動碼頭,的確有其必要性。
 為考量各島港區碼頭地理位置、港域面積、穩靜度,並依實際需求及使用效益,港務部門規劃評估以福澳漁會前碼頭設置浮動碼頭,預估最大型交通船舶約二百噸級,船長三十五至四十公尺,故浮動碼頭預定設計長五十公尺,寬約六公尺,採基樁式架構,其型式與淡水的浮動碼頭相類似。
 以淡水浮動碼頭,建造技術已沒問題,並在景觀設計上也是一個地標,尤其入夜後,燈光配合下,十分迷人。
 浮動碼頭在馬祖各島的問題,一般人都認為是在於潮差大,而是在於各澳口碼頭水域的穩靜度。在地專業人士分析福澳漁港在中央突堤完成及將來國內商港擴建完成後,現在漁港碼頭及小客船碼頭水域的穩靜度,應該較以往提升許多,即使颱風時還是有浪,但可以採用抗浪性較佳的結構來克服。東引中柱碼頭、北竿白沙碼頭、西莒青帆碼頭,在陸續擴建完成後,應該都有一個最穩靜的角落適合建構浮動碼頭。
 興建浮動碼頭確是時勢所趨,外界建議趁著福澳國內商港還在進行基樁工程,現在算是施做浮動碼頭的好機會,錯過了這個時機,若是單單為了浮動碼頭打那幾支樁,平台船、拖船、打樁機等機具的高額動員費用。現在苦的就是沒有經費,不然問題一併解決。
 從現象存在,到浮上檯面,再到必要需求,旅客的反映、公部門的規劃,大家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相信在各方共同提供看法及政府再會勘規劃,浮動碼頭的催生也是必然的,大家給予時間外,也建議港務部門在現有階梯安全配套維護及豎立告示牌部份可以先有一套管理機制,先給旅客一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