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區繼建置實彈射擊安全作業程序之後,再就廢彈處理與民意溝通,並不排斥在規劃得當的前提下,讓遊客於安全範圍內現場觀賞,感受未爆彈引爆的震撼力。我們先不論未來是否列入旅遊新體驗,軍民安全要擺第一,並作最佳處理。
隨著歲月流逝,以及內外環境的變化,金馬外島經近半個世紀的軍事部署,至今排雷、廢彈處置已是駐軍的重要任務。自解嚴以來,金馬兩地處置地雷、廢彈均傳出傷亡事件,防區戒慎恐懼,民眾也隱憂在心。
今年四月廿二日在北竿白沙尼姑山爆毀場,一名聯勤調派支援士兵,處理三顆七五公厘無座力高爆防曳光榴彈時,疑因連結引爆線過程不慎,導致引爆線短路當場被炸死在坑洞內。
這起廢彈銷燬作業造成一死意外,震驚國內,聯勤總部也下令全國全面暫停廢砲彈處理。另外,金門排雷也傳出慘劇,使得排雷、未爆彈的處理,成為沉重包袱。
自國軍精實專案至精進計畫推動,金馬外島兵力大幅裁減,閒置的營區處處可見,荒煙蔓草覆蓋,不但形成髒亂及治安死角之外,留置彈藥更是一不定時炸藥庫。處理順利,大家平安無事;若處理不當,稍有疏失,則會造成傷亡慘劇。針對廢彈的處理,聯勤總部負責處理彈藥人員均受過專業訓練,且執行未爆彈處理也有相當嚴格的程序,問題是彈藥不會說話,也不長眼睛,說爆就爆,誰都不敢打包票保證沒事。
在尼姑山處理廢彈前,北竿部隊也曾與附近住民溝通及說明,但民眾恐懼仍在,對士兵傷亡事件也是擱在心上。防區最近將在莒光處置廢彈,司令專程到當地與住民溝通說明,軍方的誠意及開明作法,鄉親不但給予支持,也等於吃了定心丸。
彈藥引爆、地雷排除,充滿不可知的變數,除前置作業力求完整之外,現場的過程更是馬虎不得,外界建議最理想的作法,在全面清查及各島廢棄砲彈之後,必須留在營地銷燬的,應交由國外專業人士執行,聯勤及防區協助處理,並在事前通知及宣導民眾注意;而能運台處理者,最好由軍艦運回台灣,也避免留在外島,以免造成負擔。
目前,國外處理排雷等任務,大都交由專業人士處理,既使聯勤總部派遣受過專業的人員執行,還是非專家,一旦處理不當,後果難以承擔。
我們建議國防部加強重視金馬外島的雷區、廢彈的處置,第一步是儘速且澈底清查,凡遍佈各山頭、海邊的廢棄營區清理彈藥的存量,以及雷區的探索,一次性的完成清除,給外島軍民一個安心的生活空間。
一次性清查及完成金馬排雷、廢彈工作
- 200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