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祖自然生態中,燕鷗是最大資產,也是觀光賣點之一,地方近年推出賞鷗行程,吸引不少中外鳥友、遊客慕名而來,一睹群鳥齊飛的奇景。今年因海棠颳風肆虐,燕鷗季提前結束,不但令遊客感到遺憾,也反映地方燕鷗生態環境起了變化,值得我們重視。
今年馬祖的燕鷗季提前結束,在最近一次賞鷗行程中,在中島、白廟無人島礁附近已不見燕鷗蹤跡。「海棠」颱風的風雨是造成燕鷗提早遷移的主因,這也是連江縣政府自八十六年展開燕鷗生態調查以來,首次發現燕鷗在八月初就離開。
根據往年的經驗,燕鷗通常四、五月來到馬祖,一直到八月底、九月初完成孵育下一代任務之後進行群體遷移,今年卻提前了將近一個月時間,主要原因是颱風影響而提前遷移。
馬祖的燕鷗生態在最近幾年起了變化,自然及人為因素都有,造成牠們棲息環境受到影響,令主管部門憂心不已。
今年燕鷗季,主管部門曾在六月中旬出海做棲息狀況調查,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還在,憂的是有近二千隻的鳳頭燕鷗不知去向。
燕鷗的總數大約仍維持在八千到一萬之間,今年第一次出海調查時,在北竿白廟有數千隻鳳頭燕鷗,第二次前往時,其中約二千隻卻不見蹤跡,也有可能是遷移到其它島礁。燕鷗群仍集中北竿三連嶼、中島及白廟,鐵尖島今年尚未出現燕鷗,而多年前發現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今年還有發現。
地方燕鷗生態起變化,以自然因素而言,颱風是一大凶手,狂風巨浪越過無人島礁,對幼鳥傷亡遭到巨大傷害。今年海棠颱風一過,慶幸的是,東引又見黑尾鷗成群飛舞,成鳥安然度過,幼鳥傷亡程度不得而知。
黑尾鷗通常都是選擇在陡峭岩壁上築巢,和其它種類燕鷗相比較,所面臨的天敵危害可說是更為降低,但是繁殖地在強颱入境時,也面臨了強風大浪的侵襲,掀起的浪濤幾乎把島礁覆蓋,在上頭繁衍下一代的成鳥及剛出世不久的幼鳥,生存可說是遭到了巨大威脅;而其他燕鷗棲息地也難以倖免,風災過後北竿中島發現七、八十隻的白眉燕鷗還來不及把蛋孵出來,就因為風雨過大而死在鳥巢裡,證明燕鷗也有不惜犧牲生命保護下一代的天性。
天災襲擊燕鷗的「家」,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但是人為的入侵、破壞是不容許的,大陸漁船的干擾仍是燕鷗最大的殺手。
自大陸漁船越界以來,濫捕、濫炸、電魚是燕鷗保育的最大隱憂,尤以在保護區島礁附近更是最大的傷害。有魚才有鳥,過去,漁民捕魚,看到「海鳥」滿天飛舞,就是魚汛的開始。以前大家不知是燕鷗,都以「海鳥」稱之,在調查公佈之後,才曉得牠的珍貴。
大陸漁民是破壞燕鷗生存的元兇,海域資源枯竭,鳥類無法居住,有的漁民登上無人島礁採擷貝類,也驚嚇燕鷗棲息環境,更令人扼腕的是,撿拾鳥蛋,是最嚴重的事件,因此,未來海巡的巡邏、驅離還是燕鷗保育的守門人。
燕鷗保育 大陸漁船干擾仍是最大隱憂
- 200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