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降編金馬部隊決策粗糙

  • 2005-08-27
 在中共未宣佈放棄武力犯台前,國防部推動國軍精實案,進一步規劃將金馬澎離島部隊編制縮小為指揮部,值得爭議;並且軍方決策高層意識金馬外島駐軍在戰爭狀況下反而易成形同人質,更是令人無法接受。我們認為國防部決策粗糙,也不免聯想將金馬邊緣化,逐步棄守意味,同時,民眾也質疑國防預算緊縮,在巨額軍購壓力下,減少外島部隊支出負荷。
 國軍從推動精進案至精實案,裁減兵員,以及整體編制,降低將領軍官員額,社會大眾表示支持,金馬住民也知時勢所趨,只要維持一定兵力,還可以接受。如今,國防部進一步規劃將自民國九十七年起,金馬澎防衛司令部降編為指揮部,並三處兵力僅一萬餘名,除立院立委有不同見解外,金馬澎人民反彈也是必然,而國防部也留有伏筆,表示離預定目標九十七年還有三年時間,雖然初步已經有規劃,除降編為指揮部的規劃外,其他部分還不算最後定案,不排除執行期間還會有所變化。這項說法,其實是試探國內民意反應,恐打擊台灣民心士氣,缺乏金馬屏障的安全感。
 早期在「反攻大陸」政策時期,金門、馬祖被視為前進的「跳板」,駐軍最盛時期金門就有十萬人,馬祖二萬多人,當時陸軍兵力一半左右的部隊戍守金馬澎,以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之後爆增。
 根據國內媒體披露,在民國八十五年導彈危機之後,軍方體認到解放軍已經擁有將火力投射到台灣本島的能力,外島駐軍太多,在戰時將形同人質,湯曜明擔任參謀總長期間就開始要求外島駐軍縮小規模,而這次國防部長李傑主導的精進案第二階段也體現這項趨勢。隨著高科技發展,戰爭武器升級,傳統人海戰術式微,外島重兵駐紮策略調整,方向是正確的,但軍方高層意識金馬過多駐軍在戰爭時將形同人質,則是投機、不負責想法,民眾獲悉後也反擊說,那乾脆完全撤軍,保持淨空,還給地方所有土地,全力發展觀光;而逐年縮減反而扼殺生機,所以認為國防部決策粗糙,受民進黨台獨政策影響。
 根據國防部規劃,民國九十七年之後,金、馬、澎三地將取消旅級層級,由防區指揮官直接指揮各營級部隊。經整編與調整部隊編制與戰力後,外島部隊未來將以戰備特遣隊、機動打擊部隊等機動力強、戰力強的小部隊作戰模式。金門、馬祖、澎湖各防區守備將朝步兵強化機動化能力、砲兵增加低空防衛與反擊能力、裝甲兵強化制敵於灘頭戰力。從以上規劃反照目前動靜,也只是紙上談兵,企圖消除國內人心疑慮,因現今沒有任何動作,反而兵力不斷減少。
 金馬兵力裁減,民間不得不質疑是國防預算被砍,加上巨額軍購壓力,軍方不得不從節省外島開銷下手,因外島運補、加給等當然比台灣本島開銷大,民眾認為若是如此,國防部進一步的縮編動作,將影響台灣人心憂慮,失去過去五十年屏障後的危機感。
 我們希望國防部在落實軍力精進上,應全方位考量,並要思考歷史背景、戰略位置以及島際安全、生計發展,不是只站在落實政策,而拋棄金馬於不顧,因為保家衛國是國軍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