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澎裁減兵力,已是擋不住的趨勢,並也不得不接受;不過,中央在未來三年應保障金馬住民安全,重視離島人民生計出路,以及推動島嶼生存延續,以落實國土均衡發展政策。
國防部已規劃民國九十七年金馬澎司令部降編為指揮部,三處兵力僅剩一萬餘名,金門五千人的話,馬祖與澎湖對分,也不過二千五百人,況且馬祖五個島,平均每島五百人,形同撤軍,對金馬居民影響至鉅。因以目前民間商業型態,仍以駐軍為最大消費族群,而兵員大減,直接衝擊人民生計,以及海域防護真空狀態。
保障住民安全,中央在未來三年內,各島部隊兵力撤離前,應在海防據點、澳口等地,加強岸巡人力的填補,否則大陸漁船民更加肆無忌憚。
地方海域遼闊,過去各沿岸均有兵力駐守,使對岸人、船不敢踰越,如果兵力撤走,閒置的海防據點,反而成為犯罪溫床。馬祖島嶼分散,最易形成治安漏洞,若不加以事前部署規劃配置岸巡人力,勢必影響住民的安全。
大陸漁船民以近年在海上的強橫作風,他們不懼法令,登岸偷竊,甚至搬走整台機車、水溝鐵蓋等,不得不令人擔憂。我們建議中央國安部門,在岸巡未完全派補時,海防駐哨暫不撤離,絕不可等閒視之。
人民生計出路,固然振興地方經濟,非國防的責任,但卻是中央的事,過去五十年,金馬為台灣人民擋子彈,如今說走就走,無怪乎,民意對國防部的作法不能認同。
由於過去以駐軍消費為最大取向,民間商業型態,也一直無法突破、升級,從部隊兵力減少時起,修改軍服、澡堂、理髮、撞球就已逐年式微;如今,兵力再減,市場攤販、雜貨商店也慘澹經營,難以維持下去。現今,唯有靠觀光延續,我們希望中央在振興金馬旅遊計畫上,作長遠、整體的投資,輔導民間發展,讓金馬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除了在觀光硬體建設加強補助之外,在金馬小三通發展上,多釋出利多,採開放態度,充份授權地方,加強兩地互通,使金、馬能夠成為兩岸經貿商圈。
推動外島生存延續,是中央國土均衡發展的基本照顧,不能因金馬撤軍、裁軍而使金馬願景萎縮,成為烏坵第二,這也不是國人所樂見。金馬生存延續,在空、海運交通,中央應予大力照顧,以彌補過去半個世紀的付出及裁軍衝擊。尤以馬祖機場改善、海運輸工具新購,中央均應列入優先構思、規劃,讓金馬能夠走出去,世界能夠走進來。
以金馬歷史淵源、地理位置及島礁風情,旅遊及小三通是兩大出路,這兩個出路,中央不論在政策、作法上均須給予呼吸空間,讓金馬外島得以生存延續,代代相傳,而不是重回歷史悲情,唱起島嶼悲歌。
中央不可忽略撤軍後的人民生計、安全
- 200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