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離島是否設立為特別行政區,並不是重點,只要維持縣級架構,區、縣落差不大,現在關鍵是在裁軍之後,中央應如何振興離島經濟發展,以不致造成商機萎縮,人口再度外遷,成為失落之島。
副總統呂秀蓮最近在「行政區域重劃與遷都」研討會提出新思維,包括廢掉院轄市、省轄市,成立山地特別行政區、離島特別行政區以及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四個省,事權將很統一;原來的縣市可以調整,鄉鎮市則可以不要,鄉鎮市長選舉今年應該是最後一次。
金馬成立為特別行政區的倡議,在戰地政務終止後,為金馬區域、角色的定位,曾喧騰一時,後也不了了之。根據憲法一百零八條規定,行政區域規劃由中央立法、執行即可,不需艱難的修憲程序,問題是這個調整計畫,牽一髮動全身,沒有共識,難以成之,也只是構思、看法而已。
針對呂副總統提出的構思,內政部強調不能代表行政院政策和立場,主因是涉及層面很大,其中包括行政區劃法、地方制度法等擬訂或修訂;行政機關政策的形成有一定程序,無論是政策面或法制面,都需要經過審慎的研議。
立委曹爾忠對這項廢除院轄市和省轄市、成立四個省及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說法,認為此種是不利於地方自治的作法,絕對過不了立法院這一關。
台灣在精省之後,台灣省及福建省政府虛級化,縣、市地位升級,在全國兩個院轄市及二十三個縣市同屬地方,地位相同,所以,成不成立離島特別行政區並不是問題,重點是中央對離島縣市是否給予特別照顧,尤其在國軍進一步裁減之後,金門兵力不及五千,馬祖更少,又分散五個島,人民生計受到嚴重影響與衝擊,有待中央關愛的眼神,如加強海、空運建設、觀光發展以及釋放小三通的中轉利基,才能使金馬的出路走得長、走得久。
提升金馬整體的競爭力,唯有靠觀光旅遊及小三通,尤以馬祖目前最需要的是空運交通的改善,中央應體恤馬祖過去長期守護安全,配合軍事作戰所作的付出,此時在國軍逐步裁員下,振興馬祖的經濟發展,首先應改善南北兩座機場;再者,大幅開放小三通中轉的貨物及人員,使金馬真正成為兩岸貨物的中繼站,一則穩定兩岸交流,二來活絡金馬商機。
總之,不管未來行政區域劃分,或是區域發展定位,金馬只要維持縣的同等層級架構,就不會被變小或邊緣化。
行政區劃 金馬堅持縣的層級架構
- 200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