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綠化後 路樹修剪是新的工作

  • 2005-09-05
 在這半個世紀歲月裡,馬祖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就是由一片荒蕪變成遍地青蔥,綠化成功在地區可屬第一,但開放觀光之後,島嶼扮演軍事重鎮的角色轉換,林相更新、路樹修剪、花卉點綴、開闢果園等成為新思考方向及新工作任務。
 過去,因土地貧瘠,季風強勁,軍民造林以相思樹、木麻黃、苦楝為主要樹種,四、五十年後,幾乎處處綠意成蔭,在軍事上具掩護之功能,水土上具保護之用,生態上造成平衡之效,同時,對擋風、遮陽更是發揮功效。
 隨著環境改變,造林、綠化工作,外界近年建議林相更新,因木麻黃、相思樹林相繁雜,也不具經濟價值,配合觀光開放,種植具有價值樹種。其實,執行部門在近年造林苗木上早已多樣化,並有規劃栽植。
 路樹修剪,已是執行部門今後重點工作,經歷漫長的歲月,不少木麻黃、相思樹老幹已無法支撐,在這兩次颱風吹襲,最大陣風十四級,地區各島以路樹折斷最為嚴重,也苦了建設局工作人員,從「海棠」颱風後至「泰利」走後,沒有停止過,同時支援各島進行專業修剪。
 颱風襲擊,路樹高大聳立,枝幹斷裂嚴重,有的東橫西豎,有的折裂欲墜,都有賴建設局專業人員進行修剪,以維道路整體觀瞻。
 除颱風路樹折損修剪之外,各島視野景觀佳的海線道路外側草木生長過於密集,不少民眾及遊客建議,因草木過密,擋住好風光,若予淨空,讓海岸景觀一覽無遺。
 以北竿全段環島北路之中,除了芹壁段道路外側無視野障礙之外,其它路段幾乎全被扶疏的草木遮覆,大部份是多年前栽種的行道榕樹及五節芒,行道樹年年長大之後,枝葉相連,這些樹如果在內側,存在就更有價值。最近很多觀光散客以徒步或慢騎車方式遊海線道路,但卻發現走在路上要看到海及大陸沿岸要鑽入樹林才可以「偷窺」得到,因此建議把道路靠海側不必要的樹木全部移除,行道榕樹密度可以降低,讓美麗的海岸景觀能盡收眼底。南竿津仁、勝利水庫至馬港,也有不少路段擋住海天一色之美,都待會勘整修。
 道路外側的行道樹具有某種程度的安全護欄作用,但太多就會形成視覺障礙,地方不少民眾也認為,海岸景觀確實很美,草木太多沒有必要,建議較危險路段設竹節欄杆即可。
 地方綠化成功之後,花卉美化近年也是推廣工作重點,除路肩花圃之外,最近四年來栽植杜鵑、桃、李、杏,讓遊客也驚歎馬祖四季不同的繽紛色彩。尤以桃樹在四、五月結果之時,不少遊客享受採桃之樂。
 地方花卉培育、種植,已有顯著成果,南竿山線主道路及各植栽點花卉替換工作,讓路邊的花卉也能應著季節,向人們打招呼,大家感染「換季」的喜悅。另外,果樹區的開闢,地方種植果樹已不是難題,農民也逐步嘗試,只要有計畫推廣,果園在馬祖也是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