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自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以來,軍事重地的神秘面紗逐步掀起,也成為台灣大小媒體爭相要報導的區塊,尤其在最近五年之中,旅遊性質的節目製作人,把馬祖視為最後一塊未報導的「聖地」,幾乎每年都有三到四個節目製作馬祖專題。經由電子或平面媒體無遠弗屆影響力的宣傳,馬祖的知名度不輸起步較早的金門。媒體找到新題材為的是提升閱聽率,地方政府廣邀媒體來訪,為的是加強宣傳效果,兩者互蒙其利,何樂不為。
在業界強大的競爭壓力之下,求新求變成為台灣媒體生存的不二法門,大部份的旅遊及娛樂性節目把全國三一九鄉鎮列為重點,而馬祖的四鄉也因為過去軍事管制,讓許多媒體不得其門而入,愈是神秘就愈有吸引力,也就是為何馬祖在解甲後,會成為媒體新寵的原因。其實,馬祖真正在媒體曝光率提升,是在成立國家風景區之後,對大多數的國人而言,馬祖相對於其它離島是比較陌生的,媒體也一樣,在探訪的過程中,若沒有地方人士的導引及協助,不見得能找到重點,完整的呈現所謂戰地馬祖精華。
最近幾年來,包括地方政府及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在媒體宣傳這個區塊特別加以重視,幾乎是對來訪的媒體「有求必應」,這個動作有時會引來地區部份民眾的誤解或不認同,認為政府部門大可不必理會這些蜂擁而至的媒體,其實不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花點經費及時間人力來協助媒體,換來的雖然只是一個小時或只有半小時的節目時段,但其宣傳效果將是無法預期的,馬祖的知名度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幾乎讓國人無人不知,媒體功不可沒。
除了一些新聞事件之外,大部份來訪的媒體,都是以報導特殊民情風俗、地理景觀及生態資源為主,這也是媒體因應國民旅遊風氣興盛所做的配套調整,因為馬祖在各方面相較於台灣是有所謂的獨特性,報導價值很高,符合這類節目新鮮感的訴求,製作人通常會以好奇為出發點,挖掘相關人、事、物、景的題材,有時帶點誇張是為了營造節目及宣傳效果,無可厚非,但可以肯定的一點,大部份透過鏡頭或照片呈現的是馬祖最美的一面,就觀光宣傳而言,能夠產生吸引力,當然,我們也不希望媒體過度的誇大或偽裝,以免產生負面的影響。
政府在推動發展觀光的過程之中,宣傳往往是成敗的關鍵,宣傳的型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委託公關公司來執行,但通常這類的宣傳應付了事的心態不難看出,成效也有限,反而是媒體自己找上門的比較能找到重點,政府部門若能從旁協助,並適時導引方向,宣傳效果可能更好。靠媒體傳銷的時代早已來臨,馬祖觀光發展真正算起來不到十年時間,以每年十萬人次觀光客計算,全台二千三百萬人到過馬祖的才不過百萬人,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媒體的宣導力量不可忽視,包括地方政府與民眾,都應以友善的態度面對來訪的媒體,有宣傳,馬祖才能走出去,外界才會走進來,最終獲利的還是馬祖的觀光發展相關產業。
善用媒體資源 為馬祖觀光加分
- 200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