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管處最新的遊客統計指出,今年一到六月的旅遊人數較去年同期少了約六千多人次,旅遊業者歸究原因為空中交通不穩定所致,馬祖對外海空交通有改善,但並沒有突破,這個問題若不積極尋找解決之道,地區整體發展將因此受限,衝擊最大的當然還是觀光的相關產業。
地方政府及馬管處自八十七年起,開始蒞馬遊客的人數統計,過去因沒有較精準的計算方式,大致上以台馬海空運量的折扣計算,空運八折、海運四折,直到去年開始,馬管處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發展協會,針對台馬海空總運量之中的純觀光人數做較嚴謹的推估計算,以這個新的計算公式再回朔既往,從九二年開始來看,來馬旅遊的人數大概維持在每年八萬人次上下,其中又以九三年的人潮較多。
馬祖真正開始出現觀光旅遊人潮應從九十年開始,統計資料顯示,從九十年到九四年,每年都有近萬人次的成長,但今年的統計卻顯示較去年同期減少六千多人次,以目前馬祖在台灣各地的知名度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交通依然是遊客增減的重要因素。今年的霧季特別長,颱風也多,造成空中交通無法維持正常航班,因為交通不正常所帶來的影響層面又有兩種,一種是立即性的行程取消,另一種則是預劃行程的取消。目前大多數遊客是來自旅行社操作組團而來,三到五月的霧季讓這些旅行社不敢大膽組團,因為一旦行程臨時取消變卦,業者所要承擔的風險甚至損失將很大。
馬祖交通的不穩定是所有觀光業者共同的心聲,據業者表示,今年一到六月的退房率居歷年之冠,平均每家旅館飯店都有近千人的量,如果交通正常,今年的量早已超越去年,這也表示,只要交通夠正常,不怕沒人來。改善海空交通是馬祖各界共同的期待,以旅遊熱度來看,馬祖一年絕對不止八萬人次。
空運為主、海運為輔仍然是馬祖現階段對外交通的主軸,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計畫已經啟動,如果未來評估報告出爐,要以改變地形來提升機場起降率,至少需費時三年以上時間,因此,政府在這項計畫中把改善助導航設備,列為近程目標是正確的,能夠在不改變地形地貌的情況下,透過先進的儀器達到提升有效飛航率,才能立即性的解決空中交通的問題。在海運方面,臺馬輪是地方政府唯一可以操之在我的重要資源,在空中交通不穩定期間,臺馬輪要發揮替代功能,甚至應思考將臺馬輪純粹的交通運輸功能,再擴大延伸為觀光功能,在航班規劃操作上以配合觀光為主,臺馬輪的運量相當於立榮目前南北竿每日十班運量的總和,是有機會為馬祖帶來更多觀光人潮的,另一方面海運也佔成本較低的優勢。
馬祖觀光成也交通、敗也交通,人潮的多寡直接影響到所有周邊產業的興衰,一年八萬人次絕非上限,以現有海空交通僅到發揮預期能量的六到七成來看,一旦有所突破,觀光人潮有機會倍數成長,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應對改善交通投注更多的心力。
馬祖觀光成也交通、敗也交通
- 20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