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傳統建築風貌因其獨特性,引起國內外建築界的重視,聚落保存的工作在過去五年之中有了重大的發展,中央政府為此投注的經費,也由過去每年數百到一千萬的試驗性質補助,轉為更有系統性的大手筆投資。在所謂的三年五億龐大補助經費之下,馬祖大多數的傳統建築可望獲得原貌重建,但更重要的是,在傳統建物完成修繕之後要如何再利用。
閩東建物的修繕與再利用,做的最多應算是北竿芹壁村,政府前後共三期的修繕工程,讓二十多間的古厝得以復原修繕,現在這些古厝多半運用於民宿及相關的賣店用途,原來閒置的空間經由修復及再利用的規劃,古厝老屋被賦予新生命。一直到現在,馬祖的聚落保存包括修繕模式及再利用的規劃,尚在摸索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經由不斷的討論、比較試圖讓所謂的聚落保存政策更加完善。
首先從修繕模式談起,政府為鼓勵推廣傳統建築風貌,制定了相關補助辦法,以聚落保存專區全額補助及非聚落保存區四成補助為主要運作模式,補助辦法的主要精神及目的只針對建物的外觀,包括石牆、屋瓦及木門窗,至於內部的結構及設施,並沒有做任何的限制與規範,如此提供閩東建築在未來發展上更多的空間。純粹就外觀而言,過去經由補助或專案修繕的過程中,因為匠師工法及建材上的差異,導致部份群落或公設建物在外觀的基調上失去統一性,這點應是未來在推動更多古厝修繕時,必須加以檢討之處,閩東建物的特色及精華應在外觀而非內部。
由再利用的角度來看,傳統閩東建築雖然具有特殊的風味及建築史上的價值,但內部的空間其實並不符合現代化生活的機能所需,傳統建物做為藝術展場或屬公共使用的賣店還算可以,但做為住宿之用就必須有所調整,包括衛浴設備及隔音等,現有的傳統民宿因此有為人詬病之處。古厝修繕應結合再利用做整體性的規劃,芹壁第三期聚落保存示範區工程的精神就在此,只可惜因建築師設計的內容過於歐化而引起反彈聲浪,甚至影響到再利用的功能。
今年馬管處獲得七千萬元的經費,要全部投入在聚落保存之用,這筆經費可能是過去多年相關經費的總和,接下來還可能有三年五億的龐大經費,所以在推動聚落保存的過程中,遊戲規則必須更加審慎的來評估規劃。就修繕區域來看,政府初步認為以聚落保存區優先,非保存區依聚落型態以群落開發為原則,其實,只要是推動聚落保存,不論在那個區域,都有其推動的必要,只要能符合將來再利用的性質,都可有所發揮。
從再利用的角度看保存修繕的規劃,內部的設施精緻化與人性化,是目前比較欠缺的,內部空間配合用途做不同的規劃應較符合期待。推動聚落保存原貌重現固然是重要的原則,妥善的再利用規劃才是延續古厝生命力的重點,否則,花大把鈔票修了房子再閒置不用,等於沒修。閩東建築除了在建築史上的地位與價值外,更是馬祖觀光發展的重要資源,它兼具了學術與商業上的價值,地位可長可久。
聚落保存最終目的是再利用
- 200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