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鳥展當著全場近萬名的世界賞鳥迷面前,來自台灣馬祖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飛向世界的頂端,成為全世界鳥迷所矚目的焦點!代表台灣地區的連江縣長陳雪生也利用此難得的機會,向現場鳥迷們展現獨屬於馬祖的保育成果。馬祖自2000 年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之後,燕鷗生態在台灣甚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地位,我們希望藉由燕鷗帶領馬祖飛向世界舞台的同時,落實保育的話題就應更受重視。
馬祖的燕鷗從生態調查到1999年正式成立所謂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至今不到十年時間,但燕鷗生態的知名度已伴隨著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正在扶搖直上,當我們在向台灣及世界宣揚保育成果之時,是否要回過頭來檢視保育工作繼續努力的方向。馬祖列島之中的雙子礁、白廟、中島、鐵尖、三連嶼、瀏泉礁、蛇山、進嶼等八個無人島礁列為燕鷗保護區,政府自公告上述地點為保護區後,每年四到九月列為禁止登島的保護期,落實這項禁令靠的是馬祖海巡的警艇在執行巡邏及查緝工作,取締的主要對象是不斷越界的大陸漁船,地區的漁民在政府苦口婆心的宣導之後都能配合,唯獨大陸漁船及漁民對這項禁令視若無睹,海巡執勤稍有懈怠,大陸漁船就趁虛而入,這是馬祖燕鷗保育面臨最大的隱憂。
燕鷗既是馬祖甚至台灣及世界重要的生態資源,政府在保育工作的執行面也當然要拉高層級,現在是地方政府一頭熱,中央政府是無所積極作為,保育主管機關農委會在馬祖所投注的保育經費是少之又少,推動燕鷗保育需要時間及經費,例如政府要雇漁船出海收取大陸漁船所放置的漁網,一年總經費不到五十萬。負責執行保護區海域巡邏的海巡,面對數量驚人的越界大陸漁船,因警艇及人力的不足導致成效有限。管制船隻避免進入保護區附近海域是最起碼的保育作為,所以,政府是否要重新檢討對保護區所做的保育措施,以更積極的作為讓馬祖的燕鷗生態確保棲息地不受干擾。
馬祖的燕鷗已躍上世界舞台,在今年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參加英國鳥展之後,未來經由台灣轉往馬祖賞鷗人潮可能大幅增加,再加上國內的賞鷗人口正與日俱增,馬祖的燕鷗生態將成為觀光的重要噱頭,啟動更積極保育作為是當務之急,從地方到中央都要動起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保育工作都算是消極面,從最近幾年燕鷗數量有下降情況來看,要思考如何從消極的「保育」,提升到更積極的「復育」,神話之鳥才不會又成了真正的神話。
從神話之鳥飛向世界看馬祖生態保育
- 200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