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已回升到高點,韓國也跑在台灣前面,而台灣家庭的財富累積速度不但沒有跟著景氣回升,反而家庭每年儲蓄的金額近幾年來不斷下降,且已出現「失速」現象,離島同樣也受到連帶影響。
「台灣錢,淹腳目」,這句話已被推翻了,現在是錢越存越少。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近公布九十四年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八成家庭的儲蓄向下沉淪,家庭存得少,不是因為花得多,而是所得成長不夠快。
去年台灣有七百廿萬餘戶家庭,主計處按家庭可支配所得高低排列,分為五等分,每一等分各有一百四十四萬多戶家庭。一般以所得居中的一組代表「中產階級」,往下稱為「次底層」、「底層」,往上稱「上層」、「最上層」。以去年的家庭收支調查,一年儲蓄超過十八萬元,就列入「上層」社會。
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就業困難,開銷也大,賺得追不上物價;去年台灣家庭每戶消費支出七十萬元,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二二,還跟不上物價上漲,在景氣不佳下,顯示台灣人在近年消費上是節制的。
台灣經濟狀況不佳,連帶離島受到影響,以澎湖為例,旅遊也是一大命脈,在台灣家庭收入變少,出遊的機會自然減少,加上金、馬近年旅遊開放,市場瓜分下,所得倒退最多的縣市,根據資料是降幅一成二,前年家庭可支配所得有七十二萬元,去年降為六十二萬多,大減近十萬元。
台灣家庭開銷大,再省也省不了多少,根據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台灣物價上漲,消費支出增加,平均每個家庭的消費支出首度突破七十萬元,達七十萬一千多元,較前年多支出八千四百元。
離島金馬在內外環境的轉變、衝擊下,家庭可支配所得也必定減少,而較為穩定的是公教雙薪家庭。至於,民間的儲蓄,近年隨著小三通開放,錢進大陸的比例越來越大。
在銀行微利及商業收入減少,民間轉向大陸投資、存款,以購置店面、套房出租,做為未來保本的打算;存款則是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另外,在離島、偏遠生活開銷較少,以這次主計處調查,台東人賺最少,存還是居高位,主要是省吃儉用。
再省也是有限,還是得靠「賺」才行,多一份工作,多一份收入,再多一份額外收入,增加儲蓄目標,以致於這幾年金馬在大陸置產熱的原因也在此。
台灣家庭所得創新低 離島節儉過日子
- 200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