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農產品明年將首次以企業式加工生產製品上市,初期採代工方式,再計畫性轉移在地製作,成為本地特產。這項漸進式的做法,一則開啟在地農產品加工大門,二來啟動地方產業發展。
連江縣長陳雪生以「海上桃花源」為地方發展觀光定調之後,即逐步推動農漁產品加工,希望帶動區域產業發展,進而活絡地方商機。
隨著大環境的轉換,地方農漁業出路,除傳統式生產及撈捕之外,加工化、休閒化是一個方向,所以在推動漁產加工輔導之同時,地方政府也積極思考農產品的開發。
受海域生產之限,漁產加工業的貨源比較困難,在量產上也難以突圍;而農產品的生產則易掌控,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動加工化、休閒化之時,第一步先協助、輔導農地生產面積擴大,如坂里在大白菜、蘿蔔、高麗菜的生產創下新高,不但產量大幅增加,同時,農友也以禮盒包裝出售,更是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
今年成功的案例,地方政府除再擴大明年產量及禮盒包裝之外,縣長陳雪生即提出走向加工產品的構思,獲得農友的認同與支持,他並進一步展開觀摩及洽談,以行動證明決心及作為。
今年三月五日即拜會觀摩愛之味食品公司,在初步洽談可行之後,縣長陳雪生指示建設局、農會做進一步的合作計畫。本月八日,縣長二度前往愛之味,敲定地區大白菜及蘿蔔與愛之味合作產銷計畫,將於明年一月正式展開。愛之味公司初步敲定,每年冬季蒐購地區大白菜五千五百公斤,由愛之味生產韓式泡菜、酸白菜及辣蘿蔔等地區特有品項,協助馬祖農產品加工發展,也解決冬季大白菜過剩的狀況。
冬季大白菜、蘿蔔、高麗菜是馬祖農產品三寶,因天候的關係,它的甜度、脆度早已有名,加工成為醃漬製品,最大功能在於產業發展走出一條新路。
過去,地方加工業的式微,在於資金、設備、技術、貨源等因素,這次合作計畫是可行且務實的做法,我們不一下子就引進設備等自產,先採代工方式,並由知名的食品公司「代打」,不論在銷路、知名度打開,以及未來技術協助、轉移,甚至未來通路都是大大加分。
在農產加工跨出成功可行的第一步之後,我們下一步要走的是農業休閒化,這也是現今旅遊最火紅的商品,如休閒農莊、農場,在國內外都是熱門的路線。
現今,大家出遊不少都是以休閒農場為選項,主要感受不同的味道,除了可達到休閒的目的之外,大夥也可享受當地農產,以馬祖冬季蘿蔔、大白菜、高麗菜,足以挑動遊客的心。
在地農產品加工化走出成功第一步
- 200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