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臺馬輪福澳開船航報 擴大輸運功能

  • 2006-09-16
 在台馬空運尚未改善之前,海運輔助是不可缺的,而臺馬輪做班次、航程有效運用,除前置規劃之外,評估試辦也是參考依據,主要是尋找一個有利方案,大家可以提供意見、看法,經各方討論後,彙集新的策略。
 因應空中交通不穩定,機場關場,海運輸運機制的建立,縣府徵集相關部門、民代意見後,決定十月一日起擴大臺馬輪輸運功能,調整福澳開航一律為九時半的折衷方案,遇機場關場時,啟動輸運滯留旅客機制,再延後一小時,二個月後再視狀況做檢討;同時,原先規劃空運不正常輸運旅客的「雙方夜航」,有了上述折衷方案的評估停止。
 這項調整開航時間的折衷方案,變動幅度不大,反而固定單一時間更佳,不管是先東後馬,或先馬後東,每日福澳開航時間除機場關場外,只有一個時間。
 臺馬輪福澳開航時間調為九時半,最大的效益是一早天氣不佳,有霧的時候,旅客可以較從容選擇海路,一則多了一個選擇返台運輸工具,二來紓解滯留人潮。
 目前立榮已建立關場後開場加班輸運機制,但遇旅客眾多時還是無法及時、容納大批旅客,唯有臺馬輪大容量一拉,載走一半以上的旅客,就大大紓解加班機搶運的壓力。
 過去,先馬後東的航班,八時多船開走,機場關場時,民眾旅客再選擇海路,時間分配上已來不及;同時,調為九時半之後,不但莒光的鄉親可以天天搭得上臺馬輪,北竿鄉親也較方便,不必一早趕至南竿。
 臺馬輪福澳開航一律調為九時半外,遇機場關場時再順延一小時,可以讓等候班機確定無法起降,旅客還有較大的空間選擇,而小三通返回的台商還是趕不上,不過,先輸運走南竿旅客,至少可以紓緩滯留候補的人潮。
 航報、航程的規劃、評估、調整,主要是現有船舶做有效運用,並經由討論、評估至試辦,再彙整一個最有利方案。交通部門在去年推出的試辦方案如「東馬東台」及今年評估「雙向夜航」,都會有不同聲音,這也是正常現象,各島鄉親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大家要以整體為考量,並兼顧離島的不便。再者,交通部門的規劃評估,只是一個構思,尤在尚未形成之前,也還是一個構想而已,大家要相互體諒、包容,不宜添上其他色彩。
 以「東馬東台」新航程而言,南、北竿、莒光鄉親認為再靠東引,航程時間增加,我們也一再呼籲鄉親要體會東引對外工具只有臺馬輪,加上坐小白船到南竿是件痛苦的事,不是東引人體會不出他們辛苦。以「雙向夜航」評估來說,東引鄉親的不安、不便,我們也可以感受,而其他島鄉親認為可行,睡一覺就到基隆,遊客也會增多,且臺馬輪開銷也省,大家要相互配合,政府考量也有它的立場及苦衷,總之,大家應以正面思考,提供意見、看法;如今,已有了折衷方案,這項評估也停止,不必再為此評估而再生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