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浮動碼頭以功能性為首選

  • 2006-09-18
隨著小三通出入成長及島際交通的迫切需求,地方政府推動浮動碼頭在完成基本規劃設計之後,經相關部門研討採最佳方案,並一個月內提出細部報告,以利年底前發包,順利的話,明年八、九月可以完工,坐船便利性、安全性完全兼顧。
 南北竿客船旅客流量高達十三萬人次,以及小三通人員往返頻繁,地方政府即著手規劃浮動碼頭,並向中央提出規劃報告及爭取經費,今年在前交通部長郭瑤琪來馬勘察交通建設時,縣長建議以國內商港港埠建設經費勻支,以利施工,獲得交部同意,也即進一步進行可行方案的基本規劃。
 四個基本規劃設計,以功能性需求為第一考量,依目前福澳港客運量及靠泊次數分析船席數之需求,預測民國一百年,島際與小三通各需要一席浮動碼頭,旅客上下浮動碼頭方式以緩坡階梯或引橋為主,行李也可利用行李輸送帶及行李吊車上下浮動碼頭。
 在位置上的選擇,以福澳港內角L型連結平台,不佔空間,出入口有兩處,動線自由。同時,興建一個內候船室,可免日晒雨淋,還可銜接風雨走廊。
 除了功能性之外,浮動碼頭的興建,就是考量安全性及便利性,這次經過各方意見,做了適合性的選擇,在四個經費上下距離不大的狀況下,以實際需求及長遠性為首選。
 浮動碼頭在世界各大港口配合潮差而建造,地方海域潮差大,有它的必要性。以馬尾福州港來說,有了浮動碼頭,不必等候潮汐,隨時開航也可隨時進港。同時,上下船非常方便,船一靠,人就可下船,卸下行李亦很方便,不必靠人力傳遞,在旅客等候時間上減少很多。
 地方政府執行浮動碼頭方案,按期程安排,希望在今年底前正式定案並完成發包,並以二百四十個工作天完工,順利的話,明年八、九月就可啟用,不讓馬尾港專美於前。
 升級是海、空運輸追求的目標,服務也是海、空運輸堅持的定律,將來浮動碼頭完成,我們除了上下船便利、舒適、快速、安全之外,也希望旅行業結合航運公司,將小三通往返的旅客行李直掛,從下機至下船不用提取行李,直接在馬尾港下船一路掛到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