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社區發展協會的方向調整及心情調適

  • 2006-09-22
 從地方聚落保存觀念引進,到社區再造運動興起,民間社區發展協會在風光掌聲的背後,夾帶不同的聲音;在重生成功的背後,也浮現轉折的茫然;其實,這是必然的過程,協會成員不必太在意,調適心情之外,也要調整方向,只要是真心付出,您的辛苦會寫在未來村史的篇章上。
 地方聚落保存及社區再生運動,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除共同性的維護、管理之外,每個社區發展協會總是困擾於住民不同的主張、意見;同時,在推動發展的方向上,也感到茫然、失落。
 民間社區發展協會近年在熱心、關心自己成長家園的人士帶動、投入下,在四鄉五島成為地方一股新興力量,也是地方自治之後民間力量崛起的最佳見證。經過協會策劃、構思及住民共同參與,初期各協會呈現豐沛的能量,從家園整頓、周邊資源再利用,到活動的舉辦,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放下手邊工作,犧牲週末假日,全村老少總動員,為自己生活空間賦予新的色彩、新的生命。
 草創拓荒時期的同甘共苦,到漸具成效時期的熱度消褪,的確是協會最大隱憂,成員承受住民責難,熾熱的使命,也會冷卻封存。
 以活動籌辦而言,不同的主張、不同的看法,是活動構思的最佳催化劑,大家透過意見表達,在多數共識做成決策之後,大家也不要有太多聲音,儘量配合去做,不能因您的看法不被吸納而劃清界線,對社區力量揮發是一種折損。
 當然,在做構思、決策之前,協會需要徵集各方的意見、成員的看法,於各個利弊方案中,找一個最行、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方案去做,如此阻力變小,參與度變高,並延續力量的匯集。
 以發展方向來說,協會成員從組織籌備至運作,經過波折、紛擾之後,不免產生失落,也對未來續航力及方向感到茫然。他們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其實,對住民的不同聲音,不要太在意,尤在多元的社會,本來就有多元的聲音,只要做對的事,聲音會變成樂音。
 社區的發展兩大基本目標,一是改善生活空間、品質,二是創造住地產業,帶來商機,兩者不可或缺,以地方性質,若失衡則有聲音,同時在比重上,以商機為住民第一選項,所以,不少住民認為活動是「卡蹓事」,所以除了觀念要予導正之外,強化共識的力度要再用力;再者是產業資源利用及住地商圈形成更是未來著力點。
 平情而論,近年的社區再造,除芹壁是地方聚落指標性之外,以牛角來說,光是村容的改變是最大的,從各巷道、家戶環境、照明設備,都有明顯改善、升級,除政府重視及協會熱心人士投入外,住民的觀念也改變,這種形成也是有艱辛過程,之前熱心人士的推動,由住民不諒解態度到觀念被接受及心中感受,就是生活空間改善成功的範例。至於,商機創造還是要看大環境及業者經營理念、判斷及取捨。
 付出,是一種理念執著,持續是一種行動堅持,我們對社區成員的付出表示高度敬佩,並希望社區成員為了自己家園,堅持行動力,延續協會香火,同時也期待社區住民多看整體一面,不要去挑缺角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