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澳口去留處置,經專業評估結果 為無具代表性的濕地,地方政府就未來規劃方向朝親水公園方案興建;我們希望不必再為去留有所爭論,宜就親水公園的設計、功能、效益提供意見。
這塊澳口存廢與濕地認定問題,這一年多來,因看法不一、認定不同,珠山電廠周邊工程配合興建的清水外環道至福澳海堤整建工程於去年十月停工。
基於生態維護,保育人士在珠山電廠進行之後提出,認為生態、原貌保存不易,不應建設工程而予破壞;公部門認為在規劃施工前已做公開說明,徵詢住民意見,而在施工後提出異議,嚴重影響電廠周邊工程進度,以及變更設計程序繁複的困擾;外界多數民眾對濕地認同未必完全支持,並認為是髒亂死角。
在各有看法、意見及認定不同的狀況下,交給科學調查,由專案評估做最後的依據,是比較公平,也能讓大家信服。
今年四月,生態專家前來初步勘察,可經由調查研究再做最後判定,外界對這項說法,接受度比較高。
濕地認定是有一套標準,也是有條件說,不是一般自由認定;在沒有完整的調查評估前,以「是不是具備有成為濕地條件的基地」稱之,較為適當。以調查研究做依據,因生態系統是非常複雜的,澳口的物種是不是具備多樣性和獨特性,可經由調查研究得知;而澳口基地是不是具有濕地的條件,科學上也有可提供參考的量化指標,如基地的範圍大小、基地離道路、建築物的距離、水文環境等都在評估指標之列。
留給專業做調查評估,是沒有爭議的做法,不然,各說各話,各持己見,對事件處理不是最佳的方式。
多元社會,多元聲音,是民主珍貴地方,事件的感受、觀點、背景,也是各有不同;以住民而言,澳口原貌有著他們共同記憶,也有他們的感情故事,他們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接受;但是,為了地方整體需求,有時也必須做某種程度的配合。
事件總有過程、有波折,不見得是不好,現今濕地爭論價值不在於去留,而在於大眾建立關切保育觀念及議題。
如今評估結果出來,清水澳口無具代表性或獨特性意義濕地,也非特殊性動植物及一定數量水禽棲息地,我們希望報告出爐,也是爭論休止之時,而未來規劃朝向親水公園方式規劃興建,大家可以多提供具體意見,做為規劃參考,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濕地認定 有它的一套標準
- 200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