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處理「電池山」看防區態度轉換

  • 2006-09-24
鐵板「軍用電池山」事件,防區從開挖清理到外圍美化,處理過程的態度及做法,符合大眾期望,也再次展現軍方順應公意及配合地方誠意,我們希望各級部隊落實民意的需求,共同為馬祖發展寫下美麗的篇章。
 鐵板網球場對面的防區補給油分庫,過去一向鐵絲網橫隔,除油料運補外,外界不得其門而入,也難窺其間的狀況。
 在鐵板入村道路整修時,分庫外圍邊坡部份剷除,配合路面拓寬,經民眾發現埋藏大批軍用電池,引起外界關切。
 過去電力尚未普及年代,電池是軍用必備品,不論軍方電筒、電話,都少不掉綠色黑字的電池;早年環保觀念不足,以及回收作業欠缺,儲存過期及未消化的電池,軍方以埋藏為唯一處理方式。在電池使用率不高的狀況下,原有的電池補給庫功能也喪失,這座分庫後改為軍油分庫,而廢棄電池也埋在地下,若未經發現,勢必永遠留在這塊土地上。
 「電池山」的事件曝光,除引發外界關切,也引起防區指揮官高度重視,並立即面對處理。除了立即召集相關幹部研擬解決方案外,並責成聯勤馬祖地區支援指揮部編成小組,全面實施清查及處理。
 在發現之後,執行部隊為恐外界進入,於外圍設置鐵絲網,有如蛇籠環繞在道路旁,經民眾反映有礙觀瞻及安全,防區也即下令拆除。
 防區在解決方案定出,即委請專家現場勘驗及與縣環保局共同會勘,評估廢電池棄置的確實範圍、數量、型式、深度及影響,提出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經過半年多的開挖與清除,「電池山」也被夷為平地;為了該處整體觀瞻,軍方也特別發包進行「鐵板油壕圍牆整建工程」,以石塊砌牆將電池山周邊圍起,現正積極施工,路過的民眾,最早以為是地方邊坡美化工作,經報導是防區工程,大家對符合在地特色的石砌工法,表示肯定。
 近年國軍對廢電池處理已訂有一套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辦理回收及處理,因此不會再發生廢電池丟棄或掩埋的情事,並與縣府環保單位密切合作與落實回收,維持馬祖無汙染的乾淨環境。
 從事件的面對及處理態度,防區指揮官陸小榮是扮演主導的角色,他的觀念、作法也是新生代將領的角色,及最佳示範,希望未來在地方發展上釋出更多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