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團必到 津沙社區發展有效樣本

  • 2006-09-25
 地方社區再造,不但改善生活空間,帶來旅遊商機,除芹壁之外,津沙也是成功範例。以南竿遊團來說,它成了遊客必到之處,未來在觀光周邊服務更完備的話,還是具有「錢」途。
 津沙在社區協會成立之後,雖然住民不多,但每位都無怨投入,不論是公職或民眾,在週未假日或閒暇之餘,默默地為自己家園付出,一點一滴累積成果。
 荒廢的古厝經由政府規劃改善復原及住民推動執行,整理出初步樣貌後,南竿遊團接踵而至,同時津沙文化村成立,以在地風味餐為主打,吸引不少在地民眾做為招待訪客之場所,而遊團餐也會選擇在此,讓遊客感受古厝風情。
 津沙的遊客流量是成長,除了社區整理後,給予大家新的視覺之外,廣場停車之便也是原因,不像牛角、鐵板坡度太多,行走較為不便。
 為了社區內有更多的賣點,協會巧思地運用現有資源加以再利用,從碉堡廁所至防空洞紀念館,再到最近鐵血碉堡藝術展示空間揭幕,以原本廢棄、髒亂點,改造成戰爭公園與和平的時空長廊紀念館及藝術畫廊,期透過影像、畫面、聲光及藝術手法等,呈現津沙住民於國共戰爭時期生活紀錄。
 軍事設施成為觀光勝地,是馬祖可以發展的利基,津沙社區協會運用成功;另外,津沙還有可以再擴大的是老津沙的回顧展,他們已收集大量的住民私房舊照,再搭配舊貌、地景圖像,重新加以規劃動、靜態畫面的精緻呈現,也是一大賣點。
 再者,津沙民間自釀老酒,建議協會將村民所有住戶類似成立「公司」型態,村長是董事長或協會理事長做總經理,規劃與馬祖酒廠合作,提出「女兒紅」老酒量產計畫,成為馬祖在地特色的酒品。
 老酒有了量產之後,可以再研發酒糟周邊的產品,如酒糟餐、酒糟冰等旅遊商品,相信會帶來更多的人潮。
 目前津沙文化村還會需再強化的是民宿,讓遊客在一日遊程結束之後,選擇津沙是最佳下榻處。民宿條件是要現代化,外觀是傳統風貌,內部房間要完全舒適、安靜,遊客才能充份休息。
 津沙的澳口原本以沙子晶瑩聞名,落日餘暉賞景也是一個景點,但因颱風海水倒灌,而不得不豎起高牆,有人說是破壞景觀,但住民安全也不得不考慮。不過,津沙住民可以再規劃,以什麼方式可以阻擋長浪,也可賞景,並發揮海灘效益,值得去深入思考或徵詢專家意見,做為未來改善的參考。
 津沙的發光,代表協會付出及住民共同努力,配合的也是地方旅遊商圈建立,提供一個最有效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