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海、空輸運條件 民間重新思考出口商機

  • 2006-09-26
 隨著對外交通的闢建,在地產品的出口是值得突破的作法,我們不能再侷限島嶼型態,或是還眷戀在舊有內需結構,此時必須重新思考,尋求新的商機出路。地方養殖淡菜首開運銷桃園熱賣,雖只是一個例子,卻是未來最佳範本。
 外在條件的改善,就是改變的開始,以7—11店進駐,也是一個成功範例,生鮮食品的進口,進攻整個市場,附帶的消費更是利潤無限。其實,在南竿機場開航,這種便利店即可登陸,統一企業還是保守,並一再評估,萬萬沒有想到現今營業額是預估的倍數,連不看好的清水、馬港也是一片熱。
 以在地多數的眼光,便利店進口,只是三分鐘的熱,今天事實證明我們的看法並不準確,更不用說在地產品的出口,絕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沒有條件出口。
 沒有出口,就沒有出路,畢竟內需市場有限,全島充其量不到一萬多人,所有東西、所有都消費,也不過一萬多件,而這塊餅也永遠做不大。
 今天便利店進駐成功範例,是因空運啟用、海運搭配進口,而我們在地的也可思考在地產品的出口,這是相對做法,只是我們長期欠缺外銷的策略思考;當然,說易行難,不過重新轉彎思考也是絕對有必要。
 以最近養殖淡菜運往桃園熱賣,是鎖定特定族群的旅台鄉親,若運用餐廳或媒體宣傳,還是有它的潛力空間。野生淡菜美味已少見,養殖淡菜的風味也不差,主要是地方海域沒有汙染,肥大鮮美,旅台鄉親返鄉都會到市場帶回,這也是養殖業者在尋找出路的新突破,今年首度透過空運銷台,做法值得我們給予鼓勵掌聲。
 為了發展在地的農產品,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農民生產,輔導獎勵改善包裝,今年也是一片火紅,明年再與愛之味合作生產加工食品,就是創新的做法,將來打響韓式泡菜,材料是來自馬祖,這個資產誰都搬不走。
 地方已有空運管道,海運也很順暢,是有條件思考出口的機會,我們可以先從小處著眼,逐步地再做大;若是大家還是綁在舊有框架,或是等待觀望,競爭力只會一天一天流失。
 大環境改變的事實,我們除了接受,還要再轉向,駐軍只會一年比一年少,遊團的市場是周邊的服務行業分享,大家的思考必須橫跨兩岸三地,大陸、台灣是我們走出去、也是出口的區域。
 從過去到現在,馬祖民間都是進口,沒有所謂長期出口,我們希望藉由大家的思考、激勵、創新,改寫一下商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