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排雷宜先清查再執行

  • 2006-09-28
 從廢彈處理至清除雷區,是金馬外島在時空環境改變之後,國軍必須面對解決,讓金馬土地上恢復安全的碰觸,我們希望縮短期程,也還給金馬人一個無懼的生活空間,以及發展海岸旅遊景觀。
 在金門最近又發生因火災而地雷爆炸之同時,陸軍訓練的第一支排雷部隊成立,鎖定金馬兩地的委外、自力併行清除。
 在解除戒嚴之後,到去年之前已清除一半以上的雷區,新一波的排雷民國九十六年至九十八年編列新台幣五億一千萬元清除雷區,金門有一百餘座,馬祖也逐步執行排雷作業。
 雷區已是國際性的議題,我國「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是在今年六月十四日公布,明定國防部應在七年內完成排雷工作,針對金馬外島排雷,國防部決定由陸軍成立排雷專業部隊,試行自力排雷。
 過去委外排雷,國防部認為速度慢、花費高,陸軍建立專業排雷部隊試行自力排雷,未來規劃以委商排雷與自力排雷同時併行,執行外島雷區清除任務,以達到縮短期程。
 雷區的佈設,因為年代久遠,除軍方有登錄之外,我們建議防區至各個村落、澳口,徵詢年長人士,將所知的雷區佈設,做個全面清查,一則完全掃除民眾心中的疑慮,二來可拉大旅遊區塊。
 馬祖雷區雖然沒有金門多,但各區塊也不少,有必要在清除前先做清查。
 過去,民眾誤觸地雷慘劇,或是自衛執勤時傷亡,對亡者家屬是心中揮不去的陰影。雖然,近年已獲補償,但補不了失去親人的傷痛。如今,國軍自行排雷也好,委外也好,但還是不能輕忽。金門在之前排雷也曾發生外商人員死亡,等於悲劇再上演。
 因此,外島雷區及廢棄砲彈的處理,除全面執行清查之外,最迫切的是必須周全執行,不管交給誰清理,不敢保證不會有意外發生,而最保險作法,就是進行周全評估及詳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