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旅遊名氣的打開,近年已打破了淡季的冷場,也開啟了一年四季都有遊團的紀錄,印證客源的消長不完全在於季節替換,而在於天氣變化,若天候不穩定,就明顯影響遊客行程,所以,遊客流量的數字只是一個指標,未來的突破方向,除交通改善之外,周邊服務及景點設施的升級,更是觀光發展的課題。
在民國九十三年,遊客流量創下新高之後,近三年的客源大致維持每年八萬上下,今年也因一至六月的天候異常,不是霧就是雨,造成空中交通的不穩定,導致遊團行程無法安排,也引起後續反應,旅行社對馬祖的空運變數,產生不確定感,使遊團的規劃行程轉向冷處理。
時序進入夏季,空中交通穩定,遊客的人數止跌回升,今年雖與去年同期相較,雖無法達到預定人數,但也看好九月以後涼爽季節。
現代人出遊心情與過去大不相同,追求的是休閒風尚,輕鬆、自然、舒適及不受氣溫冷熱所苦,所以,每年四月、十月是出團的最佳季節,尤以十月涼風吹拂,也最為舒暢,一件薄外套穿著,不受日曬汗流浹背之累。馬祖十月是最涼爽的天候,比起台灣又多了一份秋意,正是成年人、銀髮族的出遊好時節。
南竿機場啟用的第二年,因空運多了一個選擇,加上載具、容量變大,地方的旅客流量大幅成長,而且遊團明顯增加,也不分旅遊旺、淡季,從年頭走到年尾,也推翻了開放觀光以來的季尾無團的說法。
天氣的變化,的確是地方旅遊發展的最大阻礙,遊客出門的選擇工具,當以飛機為第一選項。台馬一個小時航程,是非常方便,空運正常的話,等於一個小時之後即可回到台灣,在時間掌握上可以運用自如;而坐船除了舒適感不足外,在遊客的接受度也不高,七、八個小時的旅途,再加上到了基隆還要再轉,遊興會打折扣。
空運的不穩定,遊客的安全感也受影響,深恐次日天候變化,所有接續行程受到耽擱,工作也受阻礙,同時,在滯留多日,機位的安排也是大傷腦筋,而空運中斷,最苦的莫過於旅行社,光是機位的安排就已焦頭爛額,遊團的吃、住及行程更是煞費周章,同時遊客的責難,亦是招架不住。
今年一至六月的天候不穩定,最常見的是遊團到了機場,在天霧不散的狀況下,只好臨時轉向金門、馬公,所有的行程重新調整,弄得台馬兩地的工作人員人仰馬翻。
交通的改善,我們除了等待之外,周邊的服務,我們不能再等待,民間相關業者利用遊客尚未大量湧進之時,在接團、服務的經驗、感受中思考待加強及改善的部份,逐步去突破、去改善,以迎接未來的業務量,避免未來的失分。
服務是永遠的進步,民間住宿、餐飲、導覽、接待及行程規劃,相關的行業都要在一個階段做一次體檢,自我檢視過去經營、服務的地方不周、不及之處,讓地方旅遊品質再升級。
景點設施的強化,觀光的形象是整體的評價,地方景點的規劃、闢建、強化,活動項目的內容設計、安排,也要每年不斷地思考、創新、突破,打造島嶼觀光的新招牌。
遊客人數消長已不在於季節交換
- 200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