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已久的新縣花改選及新選定縣樹議題,經公開票選作業,新縣花由「紅花石蒜」雀屏中選,縣樹由「海桐」脫穎而出;在揭曉公佈之後,符合大眾的期待,也具地方代表性;同時,未來在旅遊主題型塑及標誌設計均可納入運用、發揮,還有各鄉在縣花敲定之後也可以進一步選定鄉花、鄉樹,對觀光開發及區域象徵具指標作用。
原縣花九重葛之選定,係因時代背景,在民國六十八年縣長封惠南所選,是考量生命力強,適合種植,當年全縣配合推廣種植。
九重葛被選定為縣花,在戰地政務終止後,大家對縣花的認定有爭論,認為它不是在地原生種,不具代表性、獨特性,同時還鬧「雙胞」,因屏東縣也是以九重葛為縣花。
地方自治的實施,在地意識的抬頭,大家討論新縣花的選定更加熱烈,地方政府順應公意,在初選六種特有的樹木及花卉,供全民來票選,一則符合公意,二來具有在地味道。
地方經五十年的造林成功,土壤也變肥沃,同時保育觀念形成,大家對原生及特有稀少種的植物格外重視,如紅花石蒜、濱柃木(紫檀)、馬祖紫珠、馬祖野百合,這些種類顯示馬祖亦有其獨特性。
以紅花石蒜而言,早年一片荒蕪之時,居民對它就不陌生,每年秋初,它就來報到;在保育觀念興起,它的價值才予突顯。以海桐來說,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命力也很強,各島都有它的蹤影。
馬祖植物特色,一是未見於台灣,但產於中國大陸之種類,一是台灣較少見的種類,一是分佈狀況不詳可能為新種之種類。雖然馬祖每個島礁之間距離很短,島嶼面積不大,表面上植物的組成也大致相似,但如深入探討,實際上是各有各的特色,如有些植物僅在某一、二個島嶼出現,類似的植物類即可作為某一個島或某一個範圍的代表,成為鄉花或鄉樹,例如馬祖石蒜或綿棗兒可以成為東引的鄉花,唐杜鵑、流蘇樹或郁李可以是南竿的鄉樹或鄉花,馬祖紫珠及野百合就可以是莒光鄉的代表,而北竿的代表植物可以是圓蓋陰石蕨或豆梨;再從深層的角度細看馬祖,它其實具有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與植物資源,其觀光資源應該不會輸給同為火山岩組成的夏威夷群島,如能從永續觀光、生態旅遊的角度去發展,較多基本面的思考,縣花、鄉花只是一個象徵,而是附加價值很大。
縣花、縣樹票選產生的附加價值
- 200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