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水產品入境放寬 小三通有利基

  • 2006-10-09
 圍堵不是最佳策略,適度的開放,反而減少走私的後遺症;從我方放寬非疫區水產品入境的作法,是正確的方向,我們期待這是好的開始,並希望小三通貨流更順暢。
 最近,我方海關低調放寬大陸大閘蟹入境,也成為新聞焦點,金馬人士也探詢小三通是否可以比照辦理;其實,我們考慮太多,本來同一個國家就是同一個作業規定。
 此間毛蟹帶到台灣,也在秋節之前可以放行,我們不曉得中正機場已經開放大閘蟹,只是在新聞披露後才傳揚開來。
 這項適度解禁,衛生署考量食品衛生管理問題,經與相關單位會商後,目前規定水產品的進口採取負面表列方式,包括含有內臟的鱒魚、鯉魚、鱸魚、鯰魚、鮭魚等五種魚類以及屬於疫區的魚類不准進口外,只要非疫區的水產品均可以進口。同時,因農委會動植物檢疫局同意中國屬非疫區,我方才同意攜帶進口,但超過六公斤,依規定視為食品,由主管機關經濟部商檢局會抽樣檢疫。只要是非疫區,民眾出國旅遊可攜帶六公斤以內海鮮入關,不僅免稅、還免檢疫。
 這項開放有一年以上,只是知道的人很少,海關也很低調,只是這次秋節前,正是大陸大閘蟹肥美季節,大家帶了過關才輾轉知道。
 兩岸小三通之推動,另一層政策涵意,則是導禁於管,化暗為明,落實「除罪化」,以避免走私而帶給社會傷害與衝擊,可是這五年十個月來,准許輸入金馬的大陸商品與免稅進口品項,一是不切實際,二是根本不符實際所需,我中央所列開放品項徒具形式,違背小三通實質利益,也引起金馬民怨。
 小三通貨品攜入,平情而論,駐馬海關也過於嚴苛,以旅客投訴為例,大陸月餅帶回,是廣式鹹月餅還要撕半檢查;再者,乾製肉品也是管制之列,更不用說海鮮品了。
 其實,堵在人員通關的作業上反而帶來暗渡陳倉,活、屠體從海上走私而來更易帶來菌源,建立正常通關機制,更能減少走私貨品。
 小三通的開放試辦,中央規劃宗旨就是「有效管理」及「除罪化」,避免過去兩岸小額貿易的非常管道所帶來的街擊,但是四年多來,未見貨暢其流,更遑論活絡商機,金馬鄉親對中央小三通政策,給予不滿意的評價。
 大陸在管理上是不如我國,而動植物屠體及生鮮相關產品禁止進口及適度管理是有必要的,但鎖定優質產品,並以地方實際需求,在不影響相關行業生計下,按正常管道、程序輸進,一則可逐步減緩走私輸入,並導入正軌,二來兩岸商貿化可逐漸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