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保存「馬祖經驗」再精進 成為社造有效樣本

  • 2006-10-15
 地方聚落保存運動在第一個十年之後,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會報稱讚「馬祖經驗」,值得全國其他縣市效法;新竹市長林政則也實地學習保存再利用;這份讚譽,我們雖感榮耀,但仍得持續精進,希望在第二個十年能真正成為社造的一個有效範本。
 經驗是經歷、體驗的過程,也是走過歲月的紀錄、成果,地方聚落保存運動由無到有,從零開跑,在民國八十四、五年間引進觀念到推動,十年來也是在摸索、學習、體驗,現階段有初步的成績,與達成理想目標還有漫長的路。
 聚落保存或社區營造活動,在國內外均有成功範例,以日本而言,社改運動目標訂為五十年,馬祖才第一個十年;以台灣部份鄉鎮改造有成來說,也是經過長年規劃推動,塑造在地特色。
 馬祖聚落保存獲得外界讚許,出於閩東特色,在台澎金馬境內是獨一無二,尤以大陸閩東一帶在追求快速建設的巨輪下,早已破壞殆盡,或荒廢頹向,芹壁完整的山城風貌,是最具代表性的聚落保存型式,芹壁經驗成為馬祖經驗的代名詞。
 經建會三年半五億元的馬祖傳統聚落保存計畫,來自於芹壁的引力,引導延續計畫的啟動,也活化四鄉五島聚落的動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文建會九十五年度第三次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會報移師馬祖舉辦,由全國二十五縣市文化局實際工作成員共聚馬祖,分享地方社造經驗,並譽為「馬祖經驗」值得各縣市效法。
 新竹市長林政則在秋節假期之後,帶著觀光、文化局首長慕名而來,對聚落保存計畫來龍去脈做實地詳細探詢,並瞭解再利用的政策及做法,以運用在竹市的地方施政計畫之上,值得竹市學習。
 這種學習、效法「馬祖經驗」,主要是學習經歷過程,看看別人,減少歷程的錯誤;效法正確的過去,就是走正確方向。
 我們回頭看看自己走過聚落保存這十年的過程,平情而論,不管外界或在地看法如何,有它的成果經驗,也有它的不足及待修正的地方,而成果經驗是大家共同付出的結晶,不足或修正之處,未來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
 走過第一個十年,我們也是學習中得到經驗,從推動、規劃至執行,在修繕工作上建立運作基礎,未來在維護、管理、營運上,尚待追尋有利方案,除了改善社區生活空間及品質外,結合在地產業開發及創造商機,也是住民的期待目標。
 再者,公眾的事務,必有多元的聲音,參與者也好,協會成員也好,要以多元意見視為住民自然回饋,也有必要做為參考、修正或再溝通、協調,但不能以此而削弱續航力,這也是十年之後的轉折上隱憂,若不破除,對保存再利用運動是內聚力的耗損,也是馬祖經驗的折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