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先以直昇機為開路先鋒,以務實面考量,可行性比較大,而且具空運指標作用,目前地方政府、社會大眾已形成一股期待,同時航空業者也完成初步評估報告,只待中央政策開放。
在兩岸節日包機之後,地方府、會及中央民代已迭次向中央反映,比照節日專案包機或建立緊急救難運輸方式,開放小三通空運機制。
今年年中,兩岸研商四項包括專案貨運包機、節日客運包機機制化、緊急醫療包機、急難救助與殘障(疾)人士等特定人道包機;在貨機運專案包機啟動,金馬人士更熱切期待小三通空運也比照開放,或以先延伸開放小三通空運假日化,再逐步擴大常態化。
金馬地方政府及民眾以及台商訴求小三通開放空運做開路先鋒,一般認為比較沒有爭議,不牽涉航線定位及主權等問題。
小三通空運成為金馬民意期待之同時,民間航空業者也完成初步評估報告,認為初期以直昇機飛航比較適合,航路規劃、相關規定修正、配合都比較方便,只要政策一許可,很快就可以飛來飛去。
空運不比海、陸運,的確固定翼飛航器要求很多,作業也麻煩,直昇機規定要求比較少。業者提出規劃沿兩岸小三通之海運船隻航線飛航,並且可運用南、北竿機場現有配置之導航設施(歸航台/NDB)以及直昇機配備的全球定位儀(GPS)作為航行及定位參考。
以兩馬海運航線估算,單一航次的三十五海浬,飛航時間包括預估飛航管制延誤時間,約二十分鐘,在便利性上,比海運上、下船約二小時,要節省一個半小時以上時間。至於飛航路線的劃定,與馬尾兩地之間,目前並無既定的航空器飛航路線,雖然初步構想是以船隻的航行路線為飛航路線之依據;但是,若能以直昇機飛航為主體考量,劃定合宜、簡約的經濟飛航路線,當為長久之計。
在費用上,單程一張票要五千元,與當初港、澳直昇機票價接近,還是有它的客源,主要在時間快,冬天不必受風浪巔簸之苦,二十分鐘航程,相當於南竿至東引一趟,也等於在島與島之間穿梭。
最初大家認為對岸起降點設在福州是最佳的選擇,以直昇機場站設備花費少及配合港口海關通關作業,馬尾港還是列入選擇點,去福州也近,比固定翼的長樂機場一個多小時車程更方便。
小三通空運,對大陸方面來說,對岸很早即表明持開放態度,興建直昇機場站也不是大問題。
航空業評估小三通直昇機運輸 叩準未來趨勢
- 200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