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時空環境轉變,並順應地方需求,防區已採取接受地方機關或民間協會申請空置營區、碉堡,不但深化地方旅遊內涵,也活絡民間商機。
防區原、新任指揮官交接,連袂拜會議會,府、會首長及議員們共同就閒置軍事設施活化再利用及民間土地作了表達,防區表述空置營區、碉堡已採取接受地方機關及民間協會提出申請,民代們對防區配合釋出的做法,持予認同。
根據今年五月的國防部發佈統計,馬祖部份經地方政府馬管處及各鄉公所會勘及檢討有使用計畫者有七十餘處,未來均可接受撥用,由地方政府觀光部門及馬管處再做進一步的使用規劃,使軍事資產發揮效益。
在部隊精實、精進二階段實施之後,地方民意即催促軍方釋出閒置空間,撥交地方統整規劃做為旅遊景點。這二年來,從廢彈處理二千四百噸、「電池山」清理到開放火砲射擊觀賞,以及協助推動軍事觀光活動,防區配合度高,也為地方旅遊多元、豐富化加分。
我們現在關切的是這項旅遊區塊如何整體、精進化,成為軍事觀光特色招牌,值得思考。
以觀念方向而言,如今,防區釋出閒置空間,如碉堡、營區或坑道,是觀念上的成功,接著是接收後轉化的成功,才是最終目的。
以開發方向來說,賦予成功的轉化,不但可維護保存遺跡,也可為資產轉型做最佳的版本,如低度開發,或國外戰場成功轉型借鏡。
以規劃執行著眼,因廢棄或空置空間,必須重新規劃及投入經費。整修,屬公共景點,則由公部門接手,屬委外經營,其修繕方式及方向,都要統籌規劃,才不致於失去共同的節奏。
因在釋出、撥交之後,我們必須做下一步的思考及作為,不管是公共景點、委外的軍事民宿、據點咖啡、坑道旅館或窖藏酒類參訪、品酒區,均有必要做計畫性的開發型塑特色的旅遊品牌。
我們從歐洲戰場工事、遺跡成功轉化,在國際觀光舞台上,也能大放異彩,等於是附加價值的成功,這些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做為我們的鏡子;再以金門碉堡藝術節、坑道藝術節,雖然只是首辦,目前成效還不明顯,但也算是走出第一步,未來亦是參考的樣本,或再予深化內涵。
金馬過去的軍機,把它變成現在旅遊的商機,是結束歷史階段性任務之後,再利用的最佳之路,我們期待藉由大家共同思考、激盪,為馬祖旅遊擦出另一個璀璨火花。
防區釋出閒置空間後的思考
- 200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