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海域水文調查是水產養殖的前奏曲

  • 2006-11-07
 馬祖出路生計或觀光大計,還是離不開大海,從過去到現在,「以海為田」的觀念,還是不易動搖;為馬祖尋找漁業第二春,以及地方長遠發展,推廣休閒及生產漁業是利基所在,不過,在推動規劃之前,馬祖海域水文調查是發展產業的重要參考。
 以地方狀況休閒漁業及生產漁業是並重方向,地方水產養殖早有歷史,但難有持續成效,當然箇中不確定因素太多,包括技術、人力、經費以及環境等。水產養殖知易行難,也是長期而巨大投資,同時成果不是一蹴可幾,需要各方配合,如市場供需、行銷通路,非輕而易舉之事。
 議會定期大會,議員對漁業發展也予重視,謝承春曾提先行進行海域水文調查,以減少失敗的路,各方表示認同,地方政府今年也已委託專家就地區海域做調查,以做為未來相關產業的參考依據。
 地方海域水文調查的確有其必要,包括水流、水深、水質、水溫、浮游生物等必須有科學的依據,因養殖成功與否,水文環境就等於是人類的生活空間,是否適合居住,不適合居住,自然無法定存。
 以地方箱網養殖而言,從過去的例子,較難維持下去,除技術之外,海象狀況一起變化,如颱風來襲,全部一掃而光,連箱網影子都不見蹤跡;再者,水質、水流等,也足以影響養殖的成長。
 以貝類養殖來說,除淡菜之外,其他如九孔、鮑魚等,雖然是高經濟價值,但也是高貴養殖物,稍有過程中不注意或配合不周,全部心血付諸流水。
 為建構地方新興漁業方向,建設局近日邀請專家及相關業者前來傳授新知及交換意見,一般看法還是推廣休閒及生產漁業是符合地方的出路。在說明會中,提供日本及台灣的最新養殖技術,包括新式定置網、箱網養殖等。
 最新的技術、構思,是可以帶給我們啟發,如日本最新海底定置網有如一個足球場大,網目大,專門用來圍大魚,還有是海底箱網,也是突破以往從海面至海底的箱網,可不受外力影響,漁民可以有所收穫,有鮮魚,也可滿足在地及遊客需求。
 至於,休閒漁業可以搭配,澎湖目前成功的傳統或箱網養殖經驗也可以計畫轉移,供遊客釣魚,一天一千元,釣到魚也可現場提供料理。
 馬祖陸地小、海域大,發展海域相關的產業是一定要走的路,傳統漁業式微,現在要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廣大海域資源,來推廣休閒養殖漁業,才能讓漁業重新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