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生活的節奏下,反而擁抱傳統的旋律,才感覺滿足、快樂;回顧過去馬祖五十年,無論場景如何轉換,舞台光影是明是暗,具有共同價值的是留下歲月的具象遺跡、保存紀錄的文獻史料,這是文化資產的根源,縣「文化資產守護網工作坊」掛牌運作,為延長馬祖文化而加分。
現今快速建設的巨輪一直在轉動,人們不知不覺消除了歷史歲月的痕跡,等回頭再尋找過往的事物、場景,它已從人間消失,所以,現代人都在追求擁抱傳統的快樂,那也是一種深層的滿足。
文建會為厚植社群的文化公民意識,特別建構的「文化資產守護網」已掛牌運作,做為文化資產通報系統基本骨幹,並推動「社區文化資產守護員」招募工作,並同步舉辦文化資產人才培訓課程。
工作坊的成立,可以辦理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相關業務、健全文化資產守護通報機制,做為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業務處理、守護員交流、民間社團或民眾聯絡、守護員訊息通報之連絡窗口。
以馬祖特性及狀況,我們不要爭第一,而要做到「唯一」,型塑島嶼特色,活化地方資源,建立自己的特色招牌。
從聚落保存運動開始,各方協力推展之下,已在四鄉五島建立共識,不但為地方建築保存特色及歷史價值,也增添觀光資產。再者,地方古蹟、史料的留存、維護,近年也在熱心人士推動、投入之下,保留了馬祖歷史,也延長了馬祖歷史。
地方推動建設或施政策劃之思考,以及馬祖未來定位時,深感關鍵的是歷史根源的尋找,因為從根源出發,最能喚起共識的凝聚、力量的匯集,進而打造同心協力的方舟,航向理想的夢土。
在不同時期的馬祖容貌,都努力扮演過關鍵的角色,由留下文化資產可引導見證馬祖銳變,重現馬祖的原貌;所以,文化資產的守護,有時勝過重大建設。
文化資產是無價的,投注也好、維護也好,不是用錢來量化的,為了它的延續、保存,花下數百或數千萬元,比做一條千萬元道路來得有價值。
守護就是守望、維護,我們認為不單單是工作坊守護員的責任,也是馬祖每一個人的責任,大家有必要共同為地方特色的文化資產留下香火,也留給我們下一代的子孫。
保留馬祖 延長馬祖/縣文化資產守護網成立之期許
- 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