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設就有破壞,但要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有施工就會帶來生活不便,尤以道路、街道或住家周邊工程為甚,但要將影響程度減至最輕;從主管部門到監工、施工部門,都有責任維護及執行,也要換個角度、心情去感受對方的不便、不適,這樣爭議聲音亦會變小,大家雖不滿意也會起碼接受。
政府推動汙水下水道工程有其必要,它是生活升級指標,也是島嶼環境改善重大突破;自施工以來,由管路必經道路、街道、住戶,必然開挖、接管、回填,同時每施作一個村落、道路或廣場,因塵土飛揚長驅侵入家戶,圍籬佈設阻礙人車通行,帶給大家生活、作息的困擾,民眾責難的聲音也是無法避免,施、監工廠商要予重視及解決,把干擾與不便減低,進而取得民眾諒解與配合,才是處理的最佳態度。
山隴下水道施工以來,因戶數多、面積大、人車出入頻繁,施工帶來鄉親的抱怨,投訴有連假日也是一大早施工,希望調整一下時間,還有塵土飛揚,希望廠商灑水。
民眾反映是假日一大早施工,影響他們假日睡眠時間,希望廠商給大家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主管部門在民眾提出反映後,已協調廠商將假日施工順延一個小時,九時再施工。還有,午休時間,也最好避免影響他人的生活習慣。
另外,民眾對工地管理也提出反映,認為施工太慢,已一個月還在施工,對住戶不便,對商家也是影響生意。
民眾有意見,我們認為不管是主管部門、施工廠商及監工公司,應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是不是在施工管理上有不周全之處,在要求工人施工作業上未予注意細節,在溝通態度及做法上,是不是有疏失之處,我們都要加以檢視。
民眾有要求,我們認為也是正常的,因影響到他們生活,自然會有所反應,如施工時間可以彈性處理,在週五延長一、二個小時收工,週末假日上午延後施工,儘量保持彈性;再者,塵土的灑水,每天都要落實,遮洞的模板是否牢固,都要加以注意安全措施。
民眾有聲音,我們認為,施、監工及執行部門也要視為自然聲音的回饋,多花一點時間與住戶說明溝通,並預告大概完工日期,讓民眾有所知悉,同時也易獲得諒解。如此次施工是三合一下水道、台電、寬頻網路接管,減少二次開挖外,一時不便,也將帶給大家未來便利。
彈性、態度是處事最高技巧與基本要求,相信只要以誠意面對,並做彈性、周全處置,可以把事情做好。
彈性、態度是處理事務的最高技/從山隴下水道施工說起
- 20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