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歷史的偶然,在國共對峙下,金門、馬祖半個世紀以來,從軍事堡壘到兩岸互通,依然有著相同命運,尤以現今時空環境改變,這對兄弟縣必須共同突破爭取跨越兩岸政治敏感線,尋求最有利的定位,提供海峽兩岸最有效模式,做為新台灣的出路版本。
離島縣市聯合運會的啟動,就是離島區塊連結的開始,也是力量匯合的新開端;以金馬體制變革後,民國九十年作為兩岸互航的試驗區,六年來因意識型態牽絆,未如預期功效,金馬縣長在首屆離島聯合運會之際相會,除訴說心中的苦楚與無奈外,金門縣長李炷烽最近提出金門「一國兩制試驗區」,作為新台灣的出路,為海峽兩岸的經濟、政治發展,提供新經驗的證明;連江縣長陳雪生也強調,今後可以針對這項議題討論,離島以逐步取代港澳角色。
李炷烽拋出金門「一國兩制試驗區」,探討其因,是著眼於兩岸小三通之後,金馬在中央種種法令牽制下,反而只是一種象徵標本,並不具實質功能性,所以,希望發展成為中華民國轄區內的「一國兩制試驗區」,與台灣各縣市有區別,以「特區」方式及型態發展,並為兩岸重新開啟另一種新模式。
金門提出的「一國兩制試驗區」,與中國大陸當局對港澳地區實施的「一國兩制」也不相同;金馬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其主要目的在於建置一種可以解除當前台灣法規制度對於金門發展束縛,是以特區、特有之法令建構特有的制度,取兩岸制度之所長,將金馬列為「特殊的行政區」,以利發展,並為兩岸重新開啟另一種互動選項,謀求新的政治發展可能,實現兩岸雙贏。
金馬六年來推動小三通,連江縣長陳雪生在與金門縣長會晤時也慨歎爭取中央政策放寬老是受到掣肘,就連金門籌劃水上救生演習也因陸委會不同意,種種的推不動,以及這次要循小三通模式搭船來金門,陸委會也不准,表達了對陸委會的失望和生氣。他對於縣長李炷烽拋出「一國兩制試驗區」議題,強調今後可以針對議題討論,離島應可取代港澳角色,在國家走到山窮水盡,無暇兼顧外島的同時,離島應有唇齒相依、自立自強精神,以及相互觀摩、學習、相互良性競爭,一定能有所突破和收穫。
經驗是經過體驗後有感受,對事務及問題癥結有所瞭解及看法,金馬與台灣縣長區隔做為「一國兩制試驗區」,是金馬排除當地困境及兩岸發展的新思路,也的確值得中央重新思考,為離島尋找新出路。
金馬「一國兩制試驗區」之新思考
- 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