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離島聯合運動會今天在金門結束,就是馬祖接手的開始,在這未來七百三十個倒數日子裡,從硬體設施至軟體服務,此時正是我們規劃時刻的啟動,尤以第一次輪辦,必須提早準備作業,以建立運作機制;同時,增加多元休閒體育項目,型塑馬祖特色招牌。
搭配金門縣運的離島聯合運會的模式,不但在人力、經費上,避免重複浪費,並擴大了盛會的場景,是正確、有效的附加做法,而第二屆由馬祖輪辦,也必然循此版本製作。
在首屆離島聯運的人力動員方面,金門是全體總動員,馬祖自然也不例外,從歷屆地方縣運以來,工作人員全是義務性質,相信聯運在人力投注上不是問題。
首屆聯運的經費部份,金門的預算是馬祖一倍,雖然地方財政困難,但是以縣運的基本配備經費,我們可以分兩個年度編列執行,可以減輕負擔。
至於,未來的硬體設施,我們可在現有運動設施再予強化;以金門執行的首屆競賽搭配縣運,有田徑、籃球、羽球、桌球、慢速壘球、保齡球、木球、網球、游泳、跆拳道、拔河、趣味競賽等12項競賽項目,馬祖參賽四項、澎湖也是四項,參賽以隊伍成軍狀況而定,而我們搭配縣運為主,可視場地再作增刪。
再者,最大問題在於軟體服務,從交通、食宿、車輛安排,需要周全規劃,機動、應變配套措施需完善,才不致於受天候因素而打亂秩序冊。
台馬及島際以海、空交通來說,十月除天候配合外,也是行政機關、學校較能配合的行曆,我們必須做好海、空運配套措施,以調節需求,若有天候狀況,可以隨機紓解。
以選手及隊職員食宿而言,住宿對金門而言,不是問題,當地選手都可回家;馬祖島嶼分散,離島鄉、校選手集中南竿,住宿分配已不足,餐飲也是各隊自理,但擴大聯運之後,金門、澎湖選手、工作人員,外加邀請來賓或團體,至少增加三百人以上;所以,在住宿、飲食上必須做事前調配,尤以食宿最為重要,若配置不週,將是最大瑕疵。
地方接手聯運,在觀摩金門之後,如何型塑特色品牌,的確是值得思考,不過,以地方特有資源加以活化運用,是創造新內容的最佳選擇,如搭配磯釣比賽,把縣運磯釣賽做大,變成全國性磯釣大賽;還有,挖蛤競賽也屬休閒性質,在聯運中加以豐富化,具有旅遊的附加價值。
總之,提早準備、完整規劃,相信以地方歷屆縣運的成功經驗,以及全民加入總動員行列,在馬祖也可以辦得有聲有色。
接辦離島聯運 型塑休閒體育
- 200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