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配偶融入地方生活圈的深化做法

  • 2006-11-20
 外籍妻子也好,大陸配偶也好,甚至下一代子女,地方多一份關懷、協助、輔導,讓他們能夠走入大眾生活圈,不致於成為家庭的陰影或街角的隻影。地方政府計畫性推出的系列活動,就是好的開始,不過,更有待家屬、社會給予對等的尊嚴。
 從「外籍配偶家庭休閒生活體認及母國文化傳承」活動,至「外籍配偶家庭終身成果」溫馨登場,她們帶著子女參與,深層認識地方文化;同時提供她們穿著自己「國服」,傳達的是一種平等、融合之感,跨越心中藩籬,與家庭、地方生活脈動同調。
 地方活動的設計、安排,除表示政府重視之外,也顯現新移民族群及下一代面對問題,弭平外籍配偶心中的情結,消解家庭存在糾結,以及化解社會刻板觀感。
 根據一項統計,在去年結婚配偶中外籍及大陸配偶佔總對數比例,馬祖達百分之三十八,金門為百分之三十七,平均五對中有二對是「外籍新娘」,比例高出國內一倍。
 大陸、外籍新娘因為成長背景、生活文化、觀念認知以及言語不通的狀況下,配偶之間與家屬之間相處,不少出現狀況及問題,並埋下不愉快的經驗,久之分離航道,造成家庭陰影及悲劇。
 再者,下一代子女差異的是在家庭課業上,如學前、學期中,因外籍配偶不諳中文,對子女的輔導能力較為薄弱;另外,大陸配偶在教育程度上也不足,以及注音拼音的不同,亦感吃力。
 地方的關懷活動舉辦,只是一個開始,有待強化,還有擴大生活圈、多元學習管道、關懷與輔導,讓這群新住民早日成為新馬祖人。
 擴大生活圈,要做好外籍配偶的服務工作,主動的協助她們進出家庭、融入社區,了解社會,也讓社會了解,藉由社區、社福志工、婦權團體一起來做,唯有讓外籍配偶打心底的感受到被尊重與重視,才可能真正了解、解決她們的需求。
 其次,多元學習管道,基於學習中文的需求,可以輔導她們就近到居住地的學校,或者到子女就讀的學校去旁聽,增加學習的機會。對此學校應主動促成這項提議,甚至讓外籍配偶發揮更多的長才,讓她們有機會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最後,密切的關懷與輔導,許多外籍配偶的問題,都潛藏在家庭深處,外人再如何關心,終究還要有家庭成員的配合。
 因此,我們以為,除了要關注外籍配偶的學習外,家庭其他成員一樣要教育。唯有良善彼此的互動,確實對等關係,暢通輔訓管道,外籍配偶及其家庭,才能真的能走出心中那道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