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經驗觀點 公共建設規劃不可少

  • 2006-12-08
 在民主機制下,公共事務也好,地方建設也好,經由徵集在地意見的過程,其結果只會加分;以東引碼頭增加一塊一公頃新生地空間規劃,各方就公布設計草圖發表看法及提供意見,共同激盪新的火花,為未來藍圖點綴得更燦爛。
 配合馬祖國內商港計畫執行,東引中柱碼頭區增建突堤,以強化碼頭效益,如增加漁船船席、加油、避風等功能,今年底施工完成。
 隨著碼頭擴建,填海而出的新生地,對東引地形而言,增加一公頃平地面積,相當於山隴菜圃、東引運動場一樣,著實不易;同時濱海新地,在視覺、效用上,有它的附加價值。
 這座位於東引忠誠門前的寬敞、平坦新生地,由馬祖風景區管理處負責著手規劃設計,為了更符合地方的需要及打造有特色的環境景觀,也徵求民眾提供意見,在網站上公布設計草圖後,也獲得民眾的回應,均以規劃綠意休閒空間為取向。
 綜合各方的看法、意見建議以草皮代替花崗岩鋪成的地坪,並增加植栽綠化,因東引中柱港、飛彈快艇碼頭完成,再加上漁港碼頭,感覺「水泥味」太重,綠帶太少,如果這塊海埔新生地能夠帶來一片綠意,可以平衡一下港區在視覺上「生硬」的觀感。不過,由於南風季節,海水很可能會飄上岸來,因此唯有種植原生種植物,才可能存活,還有一座小型戶外展演台,不必太大、太高,可提供將來小型藝文活動在戶外、海邊演出有其需要和賣點。
 在地的意見,有它的成長背景及長期觀察、感受,的確需要多方求證尋覓適合海濱植物,不致於枯黃或無法生長,影響整張容貌。
 也有認為東引是馬祖最美的一處島嶼,認為許多建設要格外小心謹慎,建議如果今年經費不足,可以先緩一緩腳步,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後,再進行規劃會更妥當。
 總之,多留點綠地,少點硬鋪面,依綠建築概念,朝濱海公園休閒空間規劃是個方向;地方近年建設有它的必要性、需求性,當然也有人認為離島如此下去,會變成「水泥島」,因此,只要我們把影響程度降到最低,是最理想的做法;還有,設計專業歸專業,也不能忽略在地經驗、觀點,兩者都要加以兼顧,也才不會付出太多成本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