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角度思考塘后道未來走向

  • 2006-12-09
 北竿塘后道整體改善評估計畫經由縣府委外的顧問公司完成了期末報告,各種方案所需經費有多有少,其中全面地下化初估要新台幣近十億元經費,以目前政府的財政狀況來看,推動的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其微。再花小錢就現狀做改善或許能解燃眉之急,長遠來看,除了要從澈底解決每年颱風可能帶來的威脅外,也要從沙灘回復的角度出發,改道後的觀光價值應不亞於交通的效益。
 塘后道是一條建築在沙洲上的道路,戰地政務期間以最傳統的工法在沙灘上佈放大塊石為基礎,自興建以來,年年的颱風都受影響,近年來因為全球海平面上升,塘后道在八十六年賀伯颱風時受到有始以來最嚴重的損壞,一直到去年好不容易利用民航局新建航空站及附屬設施相關工程時有機會修復,但才完工沒多久,又一個颱風將路基沖刷流失,現在靠近南面的路基是殘破不堪。在沙地上建道路雖然沒有下陷的危機,卻無法排除海浪侵襲的可能性。要澈底解決這個外在因素所帶來的威脅,只有改變道路型式才是斧底抽薪的作法。
 改道計畫早在多年前北竿機場炸山填海工程時就有人提出,當時政府甚至委託百澄工程顧問公司規劃完成地下化的構想,同樣是因為經費過於龐大而作罷。事隔多年,塘后道又因為一次颱風受損引起各界的關心它的未來,只不過地下化不是唯一的選項,現在又有高架的方案經由顧問公司完成了經費概估,經費比地下化少很多,其中比較可行的淺橋預估要六千多萬元,相較於全面地下化所需要的近十億元,這個方案實現的可能性是大大的提升,雖然不是目前地方政府財力所能負擔的,但至少就塘后道改變型式做了很大的突破思考。
 塘后沙灘是國內少數可見的連島沙洲地理奇景,所以在景觀上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如果站在回復沙灘原貌的立場出發,改道花再多的錢也值得期待,但在經費來源不易的大前提下,地方民意也好、政府決策過程也罷,都必須牽就於現實面。就現況全面改善基礎約需二千多萬元經費,但不能一勞永逸,因道路的基本形勢沒有改變,年年受颱風的威脅會持續存在。改道或採較可行的淺橋方式規劃,未來道路才能排除浪的威脅,二千萬或六千萬,那一個方案有價值?應該很容易做判斷了。改善計畫如果純粹從改善交通的角度出發,恐怕無法得到中央的認同,如果因為改道計畫的實現而造就北竿的特色景點,效益也能加乘,實現的機會也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