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聚落找到新的內涵與生命

  • 2006-12-10
 因應中央政府三年四點五億的聚落保存計畫之推動,連江縣政府及立委曹爾忠國會辦公室與馬管處等單位,預定今天在南竿召開馬祖聚落保存經驗檢討與分享及未來工作推動之展望研討會,這一場研討會將對馬祖即將大規模啟動的聚落保存工作找到更佳的發展方向與更務實的作法。傳統聚落是馬祖觀光發展的另一項潛力與特色,我們期盼能經由專家學者與在地民意不斷的討論,讓馬祖在這一次的機會中重新找到聚落新的內涵與生命。
 「馬祖地區傳統建築聚落保存計畫」已經正式啟動,立法委員曹爾忠國會辦公室、連江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於今天在清水村民俗文物館演藝廳舉辦「馬祖地區傳統建築聚落保存計畫—檢討與展望工作坊」。研討分成三個階段舉行,將以「馬祖聚落保存經驗檢討與分享及未來工作推動之展望」為主題,透過與談人員分享傳統聚落保存或再利用經驗,引導參與人員就目前推動策略、實務修繕設計準則與工法上,提出具體建議,以利未來馬祖聚落保存工作推展。
 在馬祖發展聚落保存的過程中,相關經驗的累積已經有具體成果展現,過程中所謂的專家將自己的觀點試圖印證在實務經驗之上,但平心而論,到目前為止,各界對聚落看法的一致性,也僅止於傳統聚落的外觀,對於如何推動其再利用的思考,卻是意見紛歧。北竿芹壁就是一個最佳例證,古厝內部是要現代化還是要力求復古原味?一直困擾著政府部門,在實際的再利用操作過程中發現,完全走復古路線的結果是無法滿足再利用各項機能的需求,風格問題造成理論與實務間衝突不斷,這是聚落保存面臨最大的難題。經由專業與實務間的對話,其最終目的是要找到一個可長可久的運作模式及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保存的最終目的是落實再利用的價格,如果純粹只是外觀的復原及保存,聚落重生的機會不大也不長久。馬祖古厝興建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當初先民智慧的表現,同樣的道理運用在目前的現況之上,也要因時制宜,以日後再利用的需求角度出發,或可找到具體又可行的方向。建立保存工作推動之共識與核心價值;今天的研討會中,主辦單位特洽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協辦本次工作坊,並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夏鑄九教授、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丘如華秘書長、華梵大學建築學系葉乃齊副教授兼所長等專家學者蒞臨與談,這些專家都是長期參與地區傳統聚落保存工作的成員,我們希望透過相關單位、專家學者與社區民眾代表互相研討過程,形成共識,提供推動聚落保存的良好基礎,形塑馬祖未來聚落風貌,也能突顯馬祖在這方面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