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應履行小三通海難救助機制建立之宣示

  • 2006-12-18
 海上變數不可預測,船雙航行也是不可完全掌握,尤以小三通海路、航運遇有狀況,在政策、法令牽絆下,存在太多的變數,必須透過商討、規劃、演練、檢討等機制,才能建置一個聯合救助窗口及模式,共同保護兩岸人民的性命財產安全。
 今年五月一日,行政院宣佈擴大小三通適用對象範圍,開放原籍金馬旅台鄉親比照在地民眾自由出入小三通之同時,院長蘇貞昌也宣佈政院相關部門應配合檢討及推動提昇防疫能力、海難救助聯合演練及再開地點兌換人民幣。這三項因應配套措施,不但有其必要性,金馬地方政府及民眾也寄予期待,讓小三通做得更完善。
 縣府交通局在政院宣示進行小三通海難救助聯合演練之後,即著手準備及規劃,由於中央相關部會遲遲未有明確動作,使得規劃工作難行,縣長陳雪生對此計畫極為重視,認為人命關天,搶救重在第一時間,指示交通部門先以民間組織推動救難機制的建立。
 交通局在進行瞭解小三通貨物港埠作業之同時,並就小三通海域救難機制之建立,與福建、福州海事局等進行演練計畫及商討,以維兩岸人員往返之生命安全。對岸方面也認為此合作機制建立,有助於兩岸人民生命、財產之保障。
 在商討會中做成四點結論,雙方先就演練計畫提出,並在不影響雙方政策、法令下進行討論,並有了共識之後,由民間組織遂行海難救助聯合演練,然後再予檢討,以建立雙方救難機制窗口及模式。
 宣布擴大小三通適用,蘇揆也籲請中國參與進行兩岸小三通的海難救助演練,也算是小三通實施來,中央首次主動對大陸在兩門、兩馬通航上釋出善意。但是,這半年來未見政院相關部門有配合之動作,金馬地方政府也多次向中央相關反映,亦是不聞不問,甚至提出聯合演練報告及計畫,也不予明確回應,使金馬地方政府難以執行。
 海路、航運確實存在風險,如兩馬之間的冬季海上風浪、湧流及閩江水道暗礁,再者是客輪的承受力等,在東北季風強勁時,旅客還是有些擔心,尤以閩江出入口之海域,是顛簸最嚴重之處,冬天九級風浪以上,航行安全維護及救援機制亟待強化及建立。
 這一步的跨出,也是演練計畫的開始,撇開政策、法令面,以救人第一、救難為先的宗旨下,透過民間組織如水上救生協會、水上救生大隊及義消、紅十字會等參與,對岸有水上搜救中心等組織進行聯合演練,包括人、貨運輸狀況發生、空、海運工具協助以及岸上連繫平台的建置等。
 小三通明年走入了第七年,海難救助機制有待強化,以及兩岸搜救機制組織連繫、運作、互動更待建立,我們希望中央給予協助,並授權地方進行聯合演練,把小三通海上不測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