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個組織的主體,也是主角,在地方推動興建新醫療大樓之同時,行政院、衛生署也對金門、馬祖建請持續執行公費醫師人才保送制度,全力給予支持,我們認為這才是改善醫療環境的正確方向,亦是澈底解決醫師荒的不二法門。
在蘇揆上任後首度訪馬,聽取縣衛生局所做的政院核定三億四千萬元新建醫療大樓計畫簡報,其中醫師人力培訓,蘇院長、侯署長對離島在地醫師人力、需求,持續推動保送制度,培植在地公費生醫師,持予認同。
以台灣醫師人力需求,為解決台灣本島偏遠山區及綠島、蘭嶼等離島醫師人力,衛生署每年有所謂醫師公費生,他們接受公費補助,在畢業之後接受衛生署分發,否則偏遠山區的衛生院、所找不到醫師,同時,大部份服務期滿的醫師也是往城市跑。
根據衛生署統計調查,公費生到位十年後,還留在偏遠地區繼續服務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培養偏遠或離島的在地公費生醫師,有高達四成的醫師仍留在故鄉服務。
衛生署有鑑於此,已決定自九十八年度起,各醫學院的公費生停止培育計畫,而持續推動離島醫師培育計畫,屆時還將部份名額給離島,一則解決離島中的離島醫師需求,二來也可提升離島的醫療服務品質。
依衛署每一萬人應配置十四點九人的醫師目標,金門缺七十八人,馬祖也缺,以離島最缺,金門方面提出每年應保送五名,預估二十年後才能達到目標數,而馬祖目前人力改善,短期實施北市專科醫師駐診,長期也應培育在地醫師,所以,爭取擴大培育離島醫師是正確方向。再者,離島教育資源少,學生雖然聰明,但是醫學系門檻高,難以進入,擴大實際保送,屆時地方衛生局就能主導醫師調配,因應離島醫療需求。
台灣缺醫師,離島也缺,而離島中的離島如北竿、莒光、東引更缺在地醫師;雖然,地方近年衛生保健及醫療設施有明顯改善,但是在地的專科醫師仍是離島鄉親的第一需求,地方衛生部門規劃明年起可望派駐莒光、東引在地經訓練的專科醫師。另外,必須說明的是,外島衛生所的醫師也必須擁有專科醫師執照才能派任,不是一畢業就能分發。
以離島縣市來說,因島嶼分散,醫師人力不能以每萬人醫師目標數十人為標準,必須因地制宜,以北竿、莒光、東引都應配置二人以上,相互輪休搭配。
離島在地公費醫師保送制度不但存在,現在還要擴大培育,對外島的醫療環境改善才是最大的推動力。
擴大培育離島在地醫師
- 200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