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馬祖主題旅遊型態

  • 2007-01-06
 地方旅遊行銷主題不外乎海岸景觀、自然生態、傳統聚落,以及軍事特色,而「戰地之旅」,不僅是一大賣點,也是有別於國內景點的特色,不少遊客亦是嚮往戰地風采而來;所以,在觀光資源活化再利用上,必須建立特色品牌,滿足遊客需求是需要用心規劃與經營的,在各個主題領域充份的發揮,才能達到吸引不同觀光族群的終極目標。
 利基需要創造,我們不必在乎每年遊客數量的消長,但要重視每一個區塊的發展是否已達預期目標,以近年來政府部門所推動的各項觀光促銷活動來看,已經由早期的純粹對外宣傳進而加上主題意味濃厚的主題式活動可以得知,一年四季替換,也能交換不同臉孔,他就是說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客源族群,都要設法加以開發。現階段馬祖觀光發展的主題日益多元化,大多是利用既有資源來發揮,不論是縣府觀光局或負責觀光景點開發與維護的馬管處,在這個大方向上已經找到目標所在。
 地方旅遊在九十五年開始有了重大的變化,從年頭走到年尾,推翻了開放觀光以來季尾無團的說法;去年九、十月入秋後,遊客人數不降反升,也改寫了暑假旺季的歷史;我們希望遊團數的消長不在於季節的替換,而在於一年四季不同風情,每個季節都有可以發揮的主題,夏天的水上活動、賞鷗;秋冬的磯釣;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的戰地風光;還有媽祖宗教的吸引力與影響力等,重點在於我們號召每一個不同族群觀光客來馬祖的同時,有沒有充份的準備工作?我們的相關設備是否完善?這些都足以影響到號召的力道與持續力。
 在台馬交通尚未改善之前,我們除了等待改善的具體作為之外,另一層面思考的是,充實島內遊程的內容,是否更多元,景點、活動的開發是否更為精緻。「海上桃花源」為觀光主題定調之後,縣府結合馬管處強力推銷系列活動,向國人招手到「馬祖卡蹓」,並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拉高了馬祖能見度,這是官方的作為,民間的力量亦不可忽視,政府有作為,民間才敢有投資,這是相輔相成的道理。過去幾年的發展經驗得知,大眾化的旅遊型態不見得適合馬祖,在相對觀光動態資源仍顯不足的前提下,向特定族群招手是可以嘗試的新方向,也就是利用不同的主題做不同的設計,但基本上所運用的資源是不變的。
 目前馬祖在觀光區塊上,最缺乏是所謂介入性的行程,只有看不能玩是要設法突破的瓶頸,所以因應每一個不同主題的旅遊行程要有不同的思維與規劃。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地區景點塑造的成果已具,接下來要精緻及多元,整體而言,馬祖觀光的前景仍然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