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垃圾汙染金馬,環保署長張國龍提出阻絕境外構想,我們認為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同時不免令人有政治意識型態,而澈底解決之道在於環保觀念宣導及落實。
在今年第一個環境清潔日,環保署長張國龍到金門參加淨灘活動,針對防範中國大陸垃圾入侵,他提出將朝向設計阻絕於境外,將垃圾攔截在海上,但需要動用更多資源,包括船隻、繩索等,因此,將先就垃圾量、圍多長等進行基礎調查,再研究如何推動。
從過去在逢大水、颱風或風向,大陸海漂垃圾外,到現在大量穢物也湧向金馬澳口,影響觀光和衛生,讓金馬環保人員清不勝清,相當頭痛。
在小三通之後,金馬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多次向對岸提出反映,環保部門也實地會同對岸環保部門從海、陸進行勘察,但問題還是一直存在。
境外阻絕並不能解決問題,就大陸海漂垃圾,此間包括就地焚燒、分類清理,甚至海域攔截,阻擋不住下一次又來報到的垃圾穢物。
這個問題的存在,在於大陸環保觀念不足及回收作業不落實,導致垃圾源源不絕,而阻絕只是將垃圾放在海上,並沒有消失,同時動用船隻、人力反而造成更大負擔。
前述環保觀念不足,是山林開挖嚴重,雜草、枝葉沿著江水支流而下,或是沿海林木砍伐氾濫,也直接落入海中,造成大陸漂流物以枯枝居多;再者,福建沿海近年養殖事業發達,是大陸養殖王國之地位,使用的器具、材料如保麗龍、廢繩的塑膠品,在損壞或汱換之時,也是留棄海中,是海漂垃圾的大宗來源之一。
其次,人民生活改善,在沒有資源回收的機制下,大批瓶、罐直接倒入或丟入海中,隨著海流而四處漂散。
大陸垃圾汙染金馬,不是阻絕,也不是清理,可以根本解決,唯有透過雙邊宣導,運用媒體就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的工作做長期營造,同時,中央環保部門應針對宣導工作編列經費,讓大陸人民觀念成形,而不是採圍堵政策。
阻絕大陸垃圾於境外 非治本之計
- 200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