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第一,在兩岸往返日益頻繁,雙方海上救難機制極待建立,尤以政院去年五月即宣示推動兩岸小三通海難救助演練,至今仍未見接續動作;同時,中央下令限制金馬電信發射功率,也造成海難救援的阻礙;另外,我們也希望海上作業船隻在通訊器材上要予以強化,以保障人身安全之搶救。
近年,船難事件不斷,有幸運的是,人員無恙,而不幸的是,人員下落不明,造成家屬焦慮與傷痛;在現今兩岸船隻出入次數增多,不論貨船或是客輪,為了人身安全及救援需要,雙方救助平台及機制明確建立,絕對有必要,而且不能再拖延。
固然,基於人道精神,雙方在海上救援工作不分彼此,但是,涉及領空及海域時,直昇機及官方船艇「越線」,就難以執行;所以,必須明確訂立,當有需要救助時,可以同步啟動,而不受界線之限制。
以目前的救援連繫方式,屬非正式管道,而雙方建立一套作業機制及連繫窗口,只要有需要,馬上就可以啟動、執行,更不受到時間、位置及人員之限制。
要建立平台及機制,當然要雙方先有規劃及演練,政院去年五月一日,由院長蘇貞昌親自宣佈擴大小三通適用對象範圍,開放原籍金馬旅台鄉親比照在地民眾自由出入小三通;同時也宣佈政院相關部門應配合檢討及推動提升防疫能力、海難救助聯合演練及再開地點兌換人民幣。這三項因應配套措施,不但有其必要性,金馬地方政府及民眾也寄予期待,讓小三通做得更完善。
問題是政院沒有下文,也沒有下一步的動作,金馬地方政府也多次向中央相關反映,亦是不聞不問,甚至提出聯合演練報告及計畫,也不予明確回應,使金馬地方政府難以執行。我們希望中央早日有善意回應。
海上的危險性,處處存在,如兩馬的冬季海上風浪、湧流及閩江水道暗礁,再者是客輪的承受力等,在東北季風強勁時,旅客還是有些擔心。
再者,中央因兩岸電話詐騙而限制電信發射功率,造成金馬外海的大哥大收訊受到干擾,在災難救援上造成阻礙,我們認為,以人命安全救援為第一考量。
另外,出海作業或航行,個人通訊器材也要齊全,甚至多功能配備,可以在第一時間及長時間的連繫。
兩岸海上救難機制建立刻不容緩
- 2007-03-06